心肌炎是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由于心肌病变范围大小、病变程度不同,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发生猝死。临床可呈暴发性、急性和慢性过程。诊断及时并经适当治疗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可痊愈。少数患儿迁延不愈者可能发展成扩张性心肌病。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虽然病毒感染可致严重人类疾病,但大多数病毒感染通常没有症状或缺乏特异性症状,以致临床常常延误了对该类心脏疾病的诊断。本章节主要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阐述。
表1心肌炎的病因
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据报道约有20多种病毒。肠道柯萨奇病毒B组最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腺病毒发病已接近柯萨奇病毒。此外,还有埃可病毒、微小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专业组):
1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1)确诊指标:
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分离到病毒;②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
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1)具备临床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
(2)同时具备病原学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访,依据病情变化,确诊或排除心肌炎。
(4)应排除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4分期(1)急性期:
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6个月以内。
(2)迁延期:
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或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3)慢性期:
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1减轻心脏负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动物实验证明,运动可加重心肌细胞的损害。心肌炎恢复期也应避免剧烈活动,一般要休息6个月。
2控制心力衰竭可应用速效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正性肌力药物洋地*(地高辛)和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等。但应用洋地*类药物时须慎重,因为心肌炎症可增加对洋地*的敏感性,剂量不宜过大,以免正常剂量引起中毒反应,使用时应减量1/3~1/2。
3纠正心源性休克常发生于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积极大剂量激素(甲基泼尼松10mg/kg)、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联合应用。维持血压,合理静脉补充血容量。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有多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抗病毒抗原和抗细菌抗原的双重功能,近几年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病例。可缓解病毒对免疫的损伤,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同时有增加心肌细胞收缩的功能。剂量为2g/kg,分2~3天静脉滴注。
5改善心肌营养1.6-二磷酸糖可作为一种能量代谢物,有助于糖酵解活性,增加心肌细胞内磷酸肌酸及ATP含量,改善细胞代谢,促进损伤细胞恢复。常用剂量为~mg/kg,静脉快速滴注,每疗程10~14天。磷酸肌酸1~2g/d静脉注射。辅酶Q10、天门冬氨酸钾亦可酌情使用。
6维生素C能降低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病变,可口服、静脉滴注。对于并发心源性休克患儿可缓慢静脉推注。静脉使用剂量每天~mg/kg(最大量不超过4g/d)。
7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尚存在争议。多数文献报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早期激素治疗没有明确的益处。使用激素的指征:①暴发性心肌炎表现为突然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②严重的心律失常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心肌活检证实为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检测阴性。对于上述情况,激素可减轻心肌炎症、水肿和过敏反应,拯救患儿生命。
8抗病毒药物其作用为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及分离病毒的RNA和DNA的复制。常用药物:①干扰素:每天万U/次,肌内注射;②对巨细胞病毒可使用更昔洛韦5~10mg/(kg·d),分2次,疗程5~7天;③对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可使用利巴韦林10mg/kg。
9调节免疫功能药物胸腺素、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等药物及中药*芪、麦冬、人参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临床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
10抗心律失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随着疾病的恢复和痊愈大多期前收缩可消失。期前收缩较多时(6次/分钟),有自主症状,或其他的心律失常,常选用疗效好和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11中医中药治疗我国研究发现,大剂量*芪(口服30g/d)对心肌炎有良好疗效,亦可配合其他中药复方制剂以提高疗效。
附: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Valentinfuster,R.WayneAlexander.赫斯特心脏病学.第11版.胡大一,孙静平,译.北京:人民*医出版社,
2.SchultbeissHP,KuhlU,CooperLT.Themanagementofmyocarditis.EurHeartJ,,32:-
3.汪翼.马沛然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病.济南:济南出版社,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惊喜
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