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年人经常手抖,认为这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就不注意了!但实际上,这种症状大多是得了运动障碍疾病。老年人平时坐着没有什么感觉,一旦起来拿东西、拿杯子、夹菜时,手就会不停地颤抖。这可能是特发性震颤的前兆,特发性震颤老年人应格外警惕。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病最应该区分的就是特发性震颤。疾病患有特发性震颤。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唯一表现,呈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为特征的疾病,是以震颤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最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左右,无性别差异,发病呈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双峰”,约50%—70%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
特发性震颤和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互相矛盾的临床性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
特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
1、帕金森病:老年起病,一侧及双侧肢体震颤,震颤为静止性,伴肌张力增高,不影响头部引起点头或摇晃。行走困难,转身困难,翻身困难,步幅减少;典型动作起始以及转换困难。
2、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如脑外伤、脑中风、病毒性脑炎、药物、金属或一氧化碳中毒等均可找到明确病因。1)、药物或中毒性:神经安定剂(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利血平、胃复安、a-甲基多巴、锂、氟桂嗪等可导致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于治疗后或停药后数月;2)、血管性:多发生脑梗塞病史,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可提供证据。
特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微,不需要治疗。最初的发病可根据场合需要服药治疗,或适度饮酒。
中医是如何认识帕金森症的呢?
中医经典著作《*帝内经》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者,
“摇”也,即肢体的震颤动摇。很显然,帕金森的症状主要就是肢体的不自主地抖动。故属于中医“震颤、颤症”的范畴。帕金森的病因可归于老年体虚。什么是“体虚”呢?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为“体虚,又叫“虚证”。显然,老年人往往体质虚弱,所以帕金森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在中医看来,“虚证”又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心血虚,肝阴虚等等。五脏皆有阴阳虚实不同,而帕金森主要是就是中医讲的“血虚生风",简称“风证”,与肝的关系比较密切。
中医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吗?
卢顺义卢老,师承华北名医金梦贤,自幼学医,从医多年里,卢老对于震颤帕金森病多有研究,对于临证处方更是亲力亲为,反复斟酌、对于方药的配伍合理,每一味方药的理解深透,非道地药材不用,对于方药组方的把控更人令人赞叹,是业内少有的医药双通悍将。
在众多帕金森疗法中,“上方清颤汤”是卢医生基于自身四十余年中医经验,结合大量治疗案例,而总结出的一套治法,有平肝熄风,活血通络或镇潜定颤之功效,以内风之善动、痰之善变为特点,通过“益肝肾”来营养脑部细胞。辨证论治,归纳证型,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随症加减用药。判断邪正消长,以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而得出病因病灶,归纳证型,来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恢复。从心、肺、脾、肝、肾五脏方面整调治,以缓解甚至消除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上方清颤汤的治疗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调治:
第一阶段:以平肝熄风、化瘀解表,使之气血运行,控制疾病发展,使脑部中枢神经正常运转;
第二阶段:以濡养筋脉,舒筋止颤,阻止脑部细胞受损,改善恢复症状,营养神经细胞运转;第三阶段:以固本培元,益气养血,巩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分化,巩固治疗,防复发,停药观察。
中医传承上千年,流传至今,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上方清颤汤以望闻问切为基础,对于帕金森有独特的治疗,使无数帕金森病人受益匪浅。如果您正在被震颤帕金森所困扰,不妨联系我们,以卢老丰富的经验将上方清颤汤作用于临床,为帕金森病人和家属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诊预约挂号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