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逐年增高。尽管PD目前多见于老年人群,但近期有研究发现,有些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50岁,称之为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占PD的5%~10%。
EOPD的发病特点:年龄早,病程长,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症状相对不典型。
E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EOPD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EOPD的首发症状以运动迟缓多见,也可以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EOPD以强直少动症状为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早期平衡功能障碍相对少见;部分患者可伴有肌张力障碍,多见于足部或下肢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
(2)非运动症状:包括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便秘等,以抑郁、不宁腿综合征、成瘾行为较多见,而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幻觉等相对少见,嗅觉功能相对保留较好。
EOPD的诊断:根据发病年龄≤50岁,必备运动迟缓及至少具备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中的一项,参照《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版)》诊断EOPD。
EOPD的鉴别诊断:需排除一些具有明确病因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一氧化碳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等。
EOPD的治疗:
(1)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内凝胶等。EOPD患者对左旋多巴制剂的反应良好,左旋多巴制剂可显著改善运动症状,但相对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针对伴有智能减退的EOPD患者,一般首选左旋多巴制剂进行治疗;针对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的EOPD患者,一般选择左旋多巴制剂或左旋多巴制剂联合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25岁以下,特别是青少年期及儿童期患者,由于左旋多巴制剂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不推荐使用。
(2)非麦角类DR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高汀等,可作为不伴智能减退的EOPD患者的单药治疗药物。适用于病程初期的EOPD患者,但较易出现与非麦角类DR激动剂相关的发作性睡眠及冲动控制障碍。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应慎用,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3)MAO-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亦可作为不伴智能减退的EOPD患者的单药治疗药物;也可作为左旋多巴制剂的联合药物,特别是对于症状波动的EOPD患者。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及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4)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恩他卡朋双多巴等,恩他卡朋可与多巴丝肼等左旋多巴制剂联合用药,可提高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左旋多巴的临床疗效,改善EOPD患者的运动症状。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及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5)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对EO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有效,无静止性震颤的EOPD患者不予推荐;长期服用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对于青少年期及儿童期患者应慎用。(6)金刚烷胺:对运动迟缓、肌强直有一定作用,对改善异动症有一定帮助。对于青少年期患者应慎用,儿童期患者不推荐使用。
息宁(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是缓解和治疗帕金森症状的主要药物之一,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复合制剂,被患者视为长期药物。
临床医生表示,息宁本质上和治疗帕金森病的美多芭(多巴丝肼片)属于同类药,只不过息宁是控释片,起效时间不如美多芭快,但维持时间长于美多芭,对于改善帕金森病的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治疗效果优于美多芭。
该药可在胃内缓慢分解后长时间的释放,一般在4-6小时内释放出有效成分,起效慢,药效持续时间长。适用于出现剂末现象(药效接不上),夜间翻身困难、早起僵硬且活动差的患者。
(国产药:复方卡比多巴-西莱美,效果不错。)
换药方案有多种选择:
1、可以直接替换为美多芭,两者之间的等效剂量换算关系是:1片息宁=3/4片美多芭。对于从未用过美多芭的患者,谨慎起见,仍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应用,以避免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反应。
2、对于已经在同时应用美多芭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考虑。比如原来每顿美多芭的剂量较小,且患者没有明显的异动症,则可以考虑增加每顿的美多芭剂量。
若每顿的美多芭剂量已经较大,则可以考虑换用达灵复(即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三合制剂),或添加其他抗帕金森药物,比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泰舒达、森福罗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咪多吡、雷沙吉兰)、恩他卡朋(珂丹)等。
脑深部电刺激(DBS)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金标准,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对震颤和僵硬症状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对步态冻结、局部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调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