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禁毒宣传教育特辑知毒识毒
TUhjnbcbe - 2021/7/23 0:33:00

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

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床上

一个瘦骨嶙峋的人

躺在床上不停地来回翻滚

脸色苍白、样子十分痛苦

这是瘾君子真实的一面

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且只有一次

让我们一起知毒识毒

对毒品说不

01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

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

大麻、可卡因

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

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制毒物品是指

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

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

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

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

但绝大部分毒品

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

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

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

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

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

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公安部毒品违法犯罪举报电话

02毒品的基本种类

毒品千变万化

跟小易一起具体了解它们吧!

传统毒品?

◆海洛因(Heroin,Diacetylmorphine)

其他常见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白面

物理性质:纯品为白色柱状结品或结晶性粉末

毒性及滥用症状: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缩瞳、催吐、抑制呼吸、精神欣快、影响内分泌等作用,可经消化道、粘膜和肺等途径吸入,可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使用后有短暂的欣快感,疼痛消失,迅速出现头昏、乏力、眼花、心慌、呼吸困难、肢体湿冷、紫绀、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海洛因的致死量为0.12克至0.15克。

◆鸦片(Opium)

其他常见名称:医学名阿片,俗称大烟、烟土、阿芙蓉等,是从罂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品

化学组成:鸦片由生物碱、糖、蛋白质、类脂化合物及水等成分所组成。鸦片膏中含有多达40种生物碱,主要是吗啡,含量为4%-21%,平均为10%。其他的含量较多生物碱包括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和罂粟碱。

滥用方式:一般为抽吸

毒性:鸦片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吗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鸦片具有镇静、止泻及止咳功效,但是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属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

◆吗啡(Morphine)

物理性质:纯品吗啡系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常见品种:吗啡碱,从鸦片中直接提取的生物碱,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称作“*皮”、“*砒”等,其中吗啡含量约为60%~70%,呈浅咖啡色,有鸦片气味,呈细粒状;粗制吗啡,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称作“1号海洛因”,其中酸吗啡的含量为70%~90%,颜色有深褐色、米色和白色等,呈粉末状或块状;吗啡片,合法生产的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硫酸吗啡之分;颜色有米色或*色,呈片状。

毒性: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因而吗啡的中毒症状、成瘾症状及戒断症状多与鸦片相似。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可卡因(Cocaine)

化学名称:又称苯甲酰甲基芽子碱、甲基苯甲酰爱冈宁、古柯碱,是一种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

物理性质:可卡因纯品(即可卡因碱)为无色或白色薄片晶体或粉末,味苦而麻,有辣痛和麻痹感。常见的可卡因盐类主要有盐酸可卡因和硫酸可卡因。盐酸可卡因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置舌尖上能引起麻木感。

滥用方式:鼻吸、烫吸、静脉注射

毒性:过量吸食可卡因会引起震颤、眩晕、肌肉痉挛、激动不安、被迫害感、头痛、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微弱且急促、恶心、呕吐、昏迷等不良反应。

◆大麻(Cannabis,marijana,hashish)

大麻是一年生植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0多种具有类似的化学特性,因此被统称为大麻素。

毒副作用及滥用症状:精神活动方面,大麻可让使用者产生愉悦感,改变心境以及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损伤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大剂量使用可造成的幻觉、妄想、精神失常。身体方面,短期使用效果包括镇静、充血、心路加快、肺部刺激咳嗽、食欲增加以及血压降低等。

合成毒品?

◆冰毒(Methamphetamine)

化学名称:甲基苯丙胺、去氧麻*碱、甲基安非他明

物理性质:甲基苯丙胺碱纯品为无色、透明。常见的固体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为无色透明结晶体,形似冰,所以又名“冰毒”

滥用方式:烫吸、口服、鼻吸、静脉注射

毒性:少量服用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的症状,而且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思维方面从最开始的多疑、敏感发展为偏执观念或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变化。在妄想支配下滥用者可采取冲动甚至自杀或杀人等暴力行为,过量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麻古(Magu)

麻古即含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又称麻谷、麻果。

主要成份:甲基苯丙胺、咖啡因、乙基香兰素,其中甲基苯丙胺的含量为16.5%~17.5%,咖啡因的含量为70%左右,而乙基香兰素是一种香料,使得麻古闻起来有浓烈的香味。

物理性质:麻古的平均质量为70毫克至90毫克,直径介于5毫米至6毫米,片剂表面上通常刻有“WY”“”等,也有少数无刻痕的麻古。麻古颜色以暗红色为主,还有鲜红、粉红、紫红、绿色、淡绿、橙色、棕色等多种颜色。

毒性及滥用症状:因麻古的主要毒性成分是甲基苯丙胺,所以其毒性、滥用症状、体内过程与冰毒晶体相同。

◆摇头丸(MDMA)

摇头丸一般是指含有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成分的片剂和丸剂。服用后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摇头扭腰、嗜舞、妄想、不知羞耻、性冲动及幻觉和暴力倾向,故俗称为“摇头丸”。

常见的品种: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等。下面以MDMA为例介绍:

物理性质:MDMA碱为无色油状液,被滥用的多是其盐酸盐,为白色粉末。

滥用方式:以口服、鼻吸、静脉注射为主

毒性:MDMA滥用者既需要它的兴奋作用又需要它的致幻作用,更欣赏其致幻作用。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脑细胞损伤和非永久性损伤肝细胞,严重中毒者可发生脱水和突发心脏病。

滥用症状:大剂量服用MDMA常有听觉和视觉改变。表现在身体器官方面的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心律、脉搏加快,严重时出现肌肉紧张、不能自控的咬牙、口干、手部颤抖、恶心,有的出现疲劳、出汗、视物模糊、焦虑和精神失调。即使是中等剂量MDMA也会产生严重的体温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碍、*疸及抽搐。长期滥用MDMA出现的副作用还表现在心理障碍,如心理混乱、抑郁、失眠、焦虑及神经错乱,接近半数的滥用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强调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无法很好完成,特别是对司机,服用MDMA后开车十分危险。

新精神活性物质?

◆氯胺酮(Ketamine)

其他常见名称:俗称K仔、K粉

物理性质:氯胺酮纯品(即氯胺酮碱)为白色粉末。市面上常见的是外消旋氰胺酮盐酸盐,系白色结晶粉末。

滥用方式:鼻吸,也有将氯胺酮溶入饮料等液体或制成片剂以口服方式滥用,还有少数通过静脉注射、肌注等方式。

毒性:使用剂量愈大、毒副作用愈显著。急性中毒症状包括:行为症状,表现为兴奋、话多、自我评价过高等,理解判断力障碍,可导致冲动,如自伤与伤害他人等行为。精神症状,表现为焦虑、紧张、惊恐、烦躁不安、濒死感等;躯体症状,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气急、大汗淋漓、血压增加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眼球震颤、肌肉僵硬强直、构音困难、共济运动失调、对疼痛刺激反应降低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发作、颅内出血、呼吸循环抑制,甚至死亡;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定向障碍、行为紊乱、错觉、幻觉、妄想等以谵妄为主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滥用症状:(一)依赖综合征;(二)精神病性障碍;(三)认知功能损害;(四)躯体并发症。

此外,滥用氯胺酮后性冲动较强烈,易引发不当性行为,增加性传播疾病的机会。目前,氯胺酮主要吸食者是一些青少年亚文化群体,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并且容易导致暴力犯罪、聚众淫乱、艾滋病感染传播等一系列问题。

◆合成大麻素类

合成大麻是一系列具有类似天然大麻素作用的人工合成物质。吸食合成大麻素能产生比天然大庥更为强烈的快感,这导致合成大麻素迅速蔓延,已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涵盖物质种类最多、滥用也最为严重的家族。

物理性质:该类制品多以香料、花瓣、烟草、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代表制品包括“小树枝”“香料”“香草烟”等。

滥用方式:合成大麻素类物质一般被喷涂在植物碎末表面,制成植物熏香用于吸食,而且往往是多种合成大麻素混合使用,这使得它们的成瘾性和危害性更难以判断,相关的研究也很有限。

毒性:一般认为它们的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类似天然大麻,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精神错乱,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

◆卡西酮类

毒性:历史上,一些卡西酮类药物曾用作抗抑郁和抗震颤麻痹的药物,但最终都由于成瘾和滥用的问题而退出使用。吸食卡西酮类物质能导致类似甲基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和类似麦角酸二乙胺(LSD)的致幻作用,同时还伴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反应。同时,由于卡西酮类物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的能力较弱,滥用者往往会加大用量并持续吸食以获得预期的兴奋感,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大脑损伤。目前滥用此类药物导致精神错乱、自残及暴力攻击他人的案例已有很多报道。

物理性质:卡西酮类物质已达上百种,常以“浴盐”“植物肥料”“除草剂”“研究性化学品”等名称伪装出售,多是粉末和片剂。

滥用方式:吸食方式以口服为主,也有鼻吸、注射、混合饮用的。

◆芬太尼类

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物质,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

目前有报道的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约60余种,我国已列管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等23种,涵盖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全部芬太尼类物质。

毒性:吸食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副作用是瘙痒、恶心、呼吸抑制;由于此类物质药效较强,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美国已出现上万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案例。

◆苯乙胺类

在低剂量摄入后,它们主要产生类似吸食苯丙胺类药物的兴奋作用。在高剂量摄入后,则产生类似吸食麦角酸二乙胺(LSD)和麦斯卡林的强烈致幻作用,长期滥用该类物质导致精神错乱的案例也已有出现。

滥用症状:该类物质具有兴奋能力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一次大量使用会导致心动过速、血压上升、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可以引发抽搐、脑中风致死。长期滥用则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滥用者精神错乱,出现妄想和抑郁等症状。

滥用方式:苯乙胺类物质已达上百种,多是粉末口服,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衍生物类一般吸附于类似邮票的纸片上含食。

◆哌嗪类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一般为苯基哌嗪或苄基哌嗪的衍生物。与甲基苯丙胺、MDMA等药物相比,该类药物的兴奋和致幻作用比较温和,且持续时间更长。

滥用方式:常以聚会药物出售,多是片剂和粉末,主要通过口服吸食。我国在片剂毒品中有检出过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其外形和标识与MDMA片剂十分类似,据称吸食后的感觉也与其接近。

◆色胺类

色胺类物质吸食后能使人体产生强烈的幻觉。

滥用方式:是“零号胶囊”的主要成分,以胶囊、片剂、粉末、液体多种形式出售,以口服、鼻吸、抽食、注射等多种方式吸食。

◆植物类

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恰特草(Khat)、卡痛叶(Kratom)、鼠尾草(Salviadivinorum)。

恰特草原产于非洲及阿拉伯半岛,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具有兴奋和轻微致幻作用。由于卡西酮的降解,恰特草一般以新鲜的植物出售,但也有卖干叶子的,和酒精提取物的。吸食方式一般是咀嚼恰特草的叶子和嫩芽,也有沏茶的。

卡痛叶原产于东南亚,主要活性成分为帽柱木碱和7-羟基帽柱木碱,具有类似吗啡的麻醉作用。卡痛叶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干燥叶子的粉末一般是口服或煮茶。

鼠尾草原产于墨西哥,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物质,具有强烈致幻作用。鼠尾草一般以种子或叶子出售,但也有卖液体提取物的。鼠尾草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或是捣碎冲泡饮用,干叶子以抽烟的方式吸食。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

上述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尽管此类物质出现时间较短,成瘾性和长期生理损害有待深入研究,但其社会危害已日益显现。

由于该类物质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等反应,由此诱发的恶性暴力案件犯罪屡有发生。例如,年美国迈阿密州“啃脸”事件即一吸食卡西酮类物质人员所为。日本研究发现,滥用该类物质导致的暴力犯罪案件是管制毒品的7倍。

同时,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繁多,效果也有显著差异。很多情况下滥用者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实际种类,难以把握用量,由于吸食过量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时有出现。

根据欧盟官方调查,截至年11月卡西酮类物质a-PVP在欧洲各国已造成人中毒和人死亡。同样在年,美国MTF(预测未来研究)的数据表明,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高达4%;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则收到例使用合成大麻素中毒和起卡西酮中毒的报告。

摘取自:中国禁毒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禁毒宣传教育特辑知毒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