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功能性助剂为主、苯基氯硅烷为辅,打造有机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公司功能性助剂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硅醚等产品。苯基氯硅烷包括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经过30年持续研发和技术投入,公司已成为有机硅功能性助剂领域领跑者。公司产品质量优异、性能稳定,应用已经延伸至医疗、电子、航天、新能源等十余个高精尖领域,产品精细化程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与美国迈图、日本信越和印度太阳制药等大型有机硅生产和制药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深耕中间体环节,功能性助剂需求面广,亮点多。公司围绕中间体环节开拓了功能性助剂产能吨,代表产品是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乙烯基双封头。六甲基二硅氮烷受益于气相法白炭黑、医药合成和电子半导体等需求拉动。-年全球气相法白炭黑市场预计复合增速6.35%达到23亿美元,医药领域作为医药基团保护剂,具有安全稳定、易结合易脱除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头孢菌素、盘尼西林等领域;电子半导体领域作为清洗剂和刻蚀剂被广泛应用。乙烯基双封头作为封端剂主要用于乙烯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油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将成为下游需求的重要增量。成本端伴随DMC产能扩张潮,核心原材料三甲基氯硅烷供给逐渐富余,对功能性助剂的盈利改善形成利好。苯基单体满足特种性能需求,下游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苯基氯硅烷能满足耐高温、抗辐射、绝缘等特种性能需求,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LED等市场逐渐放大应用。IPO募资包含了苯基氯硅烷下游深加工,涵盖苯基单体、苯基中间体、硅树脂、硅油、硅橡胶等多品类,旨在打造苯基有机硅全产业链,一是丰富产品结构规避风险,二是规模化、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年实现营收9.46/12.52/16.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90/3.76/4.8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X、16X、12X,三年净利复合增速46%,今年PEG为0.44,行业赛道稀缺且具有高成长,建议给予30倍PE,对应市值86.95亿,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在建工程不及预期;需求下滑风险。东北证券?1.有机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1.1.功能性助剂为主,苯基氯硅烷为辅年11月13日,公司前身新亚强硅化学江苏有限公司成立,发起人为吉林新亚强和初亚*,地址位于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年9月1日,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六甲基二硅氮烷为核心的有机硅功能性助剂和苯基氯硅烷两大产品类别。公司功能性助剂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硅醚等产品,能够有效提升下游终端产品的物化指标,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功能不断提升的需求。苯基氯硅烷包括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主要用于苯基中间体及苯基硅橡胶、苯基硅油、苯基硅树脂等苯基功能性材料的合成,提高产品的特性。终端产品个性化组合助力客户产品实现性能质变,终端应用已经触角延伸至医疗、电子、航天、新能源等十余个高精尖领域,产品精细化程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截止年一季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有初琳、初亚贤和初亚*,其持股比例分别为45.99%、6.31%、1.53%,为一致行动人。其中,初琳担任宿迁亚强智盈企业管理中心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拥有亚强智盈29.2%的股份,间接持有新亚强0.38%股份,是新亚强的最终受益人。-年,公司主营收入从1.92亿元增长至6.0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6.36%,保持快速增长。-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35亿元增长至2.1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84.27%,盈利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主要系公司功能性助剂销量和产品结构提升。年受疫情停工和公司苯基氯硅烷技改项目延期影响,公司苯基氯硅烷产品销量同比下滑,导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年Q1公司实现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73.68%;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71.77%。伴随苯基氯硅烷技改项目四季度恢复生产,乙烯基双封头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业绩重回高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以功能性助剂为主,逐步发展苯基氯硅烷及下游深加工。年功能性助剂营收占整体接近9成。-,由于国内供给侧改革及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有机硅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供需变化导致我国有机硅行业上游单体及DMC等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带动有机硅产业链景气,公司功能性助剂产品和苯基氯硅烷毛利率分别从年的38.11%和14.88%上升到年的49.52%和49.45%。年受疫情影响和苯基氯硅烷技改等影响,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随着公司苯基氯硅烷技改完成和有机硅景气回暖,年Q1公司毛利率底部反弹。公司三费整体呈逐步下降趋势,年由于疫情原因导致收入下滑,管理费用率有一定上升。未来伴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三费费率有望逐步降低。?1.2.重视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细分领域持续领跑
产品质量优异,大客户认可度高。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引领发展,建有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苯基单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在自身研发开展之外与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公司已获专利32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4项,商标通过欧盟REACH注册和清真HALAL认证。公司通过优异的产品质量已经与美国迈图、日本信越、印度太阳制药、先正达和赢创等大型有机硅生产和制药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率先实现直接法生产苯基氯硅烷,建有目前国内唯一同时产出苯基三氯硅烷与二苯基二氯硅烷的直接法生产线,核心产品质量优势突出,市占率与出口量处于行业领先,国内外品牌效应与客户粘性强。
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工信部发布的《工业用三甲基一氯硅烷(HG/T-)》行业标准的编写;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的《六甲基二硅氮烷(T/FSI-)》《电子电器用加成型耐高温硅橡胶胶粘剂(T/FSI-)》《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T/FSI-)》《七甲基二硅氮烷(T/FSI-)》等6项团体标准的编写,其中《六甲基二硅氮烷》团体标准被工信部评为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25个优秀项目之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编写的《工业用二苯基二氯硅烷》《甲基二硅氮烷偶联剂》《甲基二乙烯基二硅烷偶联剂》已进入工信部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2.功能性助剂:中间体环节的佼佼者?2.1.深耕中间体,功能性助剂品种丰富有机硅产业链由原材料、单体及中间体、下游深加工产品及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其特点是集中的单体和中间体生产、分散的产品深加工。有机硅产品的种类繁多,品种约余种,主要为根据不同用途研发的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上游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中间体的品种规格相对较少。有机硅单体是指硅原子上除含有有机基团外,还直接或间接连接有活性基团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中,氯硅烷单体是制备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的基础原料。甲基氯硅烷的用量占90%以上,其次为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新型特种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主要以有机硅单体为原料,主要作为合成原料或功能性助剂用于有机硅深加工产品,能够有效改善下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老化性能、表面性能等。根据有机硅中间体结构可分为硅氧烷、硅氮烷、聚硅烷等。有机硅中间体根据基团的差异可分为甲基中间体、乙烯基中间体和苯基中间体等。甲基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常见的甲基中间体包括D3、D4、D5等。乙烯基中间体可以有效改善有机硅材料的耐热老化性和高温抗压缩性,如乙烯基双封头等。苯基中间体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耐候性、耐辐射等性能,如八苯基环四硅氧烷、甲基苯基混合环体等。
由有机硅单体及其中间体出发,经不同反应,或添加各类填料及助剂,进一步加工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下游产品。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为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中间,包括硅氧烷、硅氮烷和苯基氯硅烷单体等。围绕有机硅中间体,公司发展了各类功能性助剂产能吨左右,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和硅醚为公司主要功能性助剂产品。其中六甲基二硅氮烷产能吨/年,于2年投产。六甲基二硅氮烷副产硅醚半成品,进一步水洗得到硅醚成品,产能吨/年。钠缩法制取乙烯基双封头,年产吨,该产品的纯度也基本保持在99.5%以上,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有机硅单体方面,公司采用直接合成法生产苯基氯硅烷,联产苯基三氯硅烷和二苯基二氯硅烷,产能目前合计约吨/年。?2.2.消费领域广泛、亮点层出有机硅功能性助剂是指有机硅行业中为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或者为赋予产品某种特有应用性能所添加的辅助化学品。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如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在合成过程中添加功能性助剂,可有效改善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老化性能、表面性能等,因此,有机硅功能性助剂被广泛应用于硅橡胶、密封胶、黏合剂、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剂、建筑防水、复合材料等产品,是有机硅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剂。除此之外,部分有机硅功能性助剂还可作为基团保护剂在药物有机合成过程中保护各种有机官能团。公司以有机硅单体三甲基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多种有机硅功能性助剂产品,主要为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七甲基二硅氮烷、硅醚等,其中,六甲基二硅氮烷主要用于气相法白炭黑表面改性、药品合成过程中的基团保护剂以及电子化学品方面;乙烯基双封头主要作为封头剂用于乙烯基硅油、乙烯基硅树脂、乙烯基硅橡胶等产品生产;七甲基二硅氮烷主要用作农药、兽药合成过程中的基团保护剂。此外,公司部分高品质的有机硅功能性助剂产品还被应用于气凝胶、聚氨酯、光刻胶等高附加值领域。2.2.1.六甲基二硅氮烷公司采用无溶剂法生产六甲基二硅氮烷,通过该法生产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具有杂质少、无溶剂残留、非挥发份物质少等高纯化优点,目前公司该产品纯度基本保持在99.5%,最高可达到电子级标准99.95%,远高于国内普遍采用的标准;生产六甲基二硅氮烷的反应中,生成副产品硅醚半成品,进一步水洗得到硅醚成品。六甲基二硅氮烷是生产硅橡胶、硅油等有机硅下游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改性材料,能够显著提升有机硅材料的疏水、补强、延展性等性能;六甲基二硅氮烷还作为基团保护剂用于部分抗生素、肝炎、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药物的合成;此外,六甲基二硅氮烷作为粘接助剂、清洗剂、抗蚀剂等用于半导体工业。目前国内六甲基二硅氮烷需求量约2.5万吨,市场供应处于偏紧状态。2.2.1.1.气相法白炭黑市场增速平稳
六甲基二硅氮烷是气相法白炭黑改性的主要功能性助剂,通过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后的气相法白炭黑由亲水变为疏水、分散性和与生胶的亲和性均有明显提升,可以有效改善硅橡胶的加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改善硅橡胶的透明性以及力学性能,是生产高端高温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以及液体硅橡胶的主要改性材料。随着有机硅下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利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气相法白炭黑改性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大。年国内气相法白炭黑产量11.03万吨,同比增长30.49%,产量约占全球30%以上。根据全球市场洞察力公司(MarketInsightsInc.)的研究报告,年气相法白炭黑市场估值约15.9亿美元,到年达到23亿美元,复合增速6.35%。2.2.1.2.硅氮烷在医药合成中应用广泛
由于硅烷的保护和去保护反应的转化率高,甚至是定量反应,因此基团保护剂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合成中。六甲基二硅氮烷作为医药基团保护剂,具有安全稳定、易结合易脱除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头孢菌素、盘尼西林、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吉西他滨、卡培他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药品合成,其中头孢菌素、盘尼西林为抗生素,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为乙肝、艾滋病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吉西他滨、卡培他滨为抗肿瘤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其中,中国抗生素需求量自年触底后的三年内持续增长,预计年我国抗生素制剂市场规模为1,.5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27%。拉米夫定为第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国际上治疗乙肝的主流用药,预计年,我国乙肝用药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近年来,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增长,近五年全球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年全球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超亿美元,增速超10%。随着我国肿瘤药物市场超10%的高速增长,预计我国年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触及亿美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这两种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医院的的销售情况自年Q1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销售额水平。
2.2.1.3.电子半导体应用潜力较大
六甲基二硅氮烷具有高挥发性、低杂质残留的特点,起到粘接助剂抗蚀的作用,可以用作电子工业用清洗剂、电子仪器清洗剂、半导体工业中的光致刻蚀剂、粘接助剂及正性光刻胶。在光刻胶产业中,电子级六甲基二硅氮烷可以应用在涂胶工艺中,通过加温反应生成硅氧烷为主体的化合物,解决光刻胶与晶片粘合性较差问题,同时也可抑制在显影过程中刻蚀液进入掩膜与基底的侧向刻蚀。电子级六甲基二硅氮烷的需求与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呈正相关。年,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最大为32%,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销售金额为12.05亿美元。根据预测,随着下游应用半导体、传感器、存储器等需求的扩大,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与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均会逐步扩大,预计在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销售额达到15.50亿美元,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达到24.8亿元。
2.2.2.乙烯基双封头
金属钠缩合法工艺成熟。年8月后,公司采用无溶剂连续法生产,通过二甲基二氯硅烷与乙醇进行醇解反应直接制取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公司通过钠缩法制取乙烯基双封头,将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氯乙烯和钠通过缩聚反应后再经过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制得乙烯基单封头半成品;然后,将乙烯基单封头半成品在反应装置中通过水解制得乙烯基双封头半成品;最后,将乙烯基双封头半成品通过精馏装置精馏得到乙烯基双封头成品。钠缩法生产的乙烯基双封头拥有较高的收率和纯度。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及优化,公司该产品的纯度基本保持在99.5%以上,无溶剂法可以使产品应用于医药、半导体等高标准领域,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乙烯基双封头主要作为封头剂用于生产高温硫化硅橡胶、加成型硅橡胶、硅凝胶和乙烯基硅油等系列产品。乙烯基双封头作为封端剂主要用于乙烯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油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下游需求的重要增量。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有了更多有机硅领域应用场景,比如用胶替代焊接、动力电池组装、PACK密封、结构粘接与导热、电池灌封、壳体粘接等应用,在单车有机硅用量上有明显的提升,而这部分应用对于有机硅性能要求会更高。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万辆,超过年的历史最高年,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6%。中国新能源车近年来产量快速增长,虽然年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出现负增长。但是随着补贴退出延后,汽车需求整体复苏,新能源汽车产量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从长期看,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以单车有机硅10kg的量来计算,万辆新能源汽车将增加3万吨高性能有机硅终端产品用量。
2.2.3.其他功能性助剂
公司目前除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等功能性助剂,还有硅醚、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七甲基二硅氮烷等功能性助剂。七甲基二硅氮烷主要用作农药、兽药合成过程中的基团保护剂。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氮烷主要用于生产液体硅橡胶、加成型硅橡胶和硅树脂等产品,具有耐高低温稳定性、惰性、易于上色、硬度范围宽、耐化学品、良好的密封性能和电气性质、耐压缩变形性等优异特性,用途广泛,国内目前只有公司具有生产能。此外,公司部分高品质的有机硅功能性助剂产品还被应用于气凝胶、聚氨酯、光刻胶等高附加值领域。
持续强化在乙烯基双封头领域的领导地位。公司规划新增乙烯基双封头0吨,配套0吨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吨二甲氧乙烯基氯硅烷原料,继续强化在乙烯基双封头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新增吨乙烯基三甲基硅烷和0吨硅醚(六甲基二硅氧烷),巩固在功能性助剂领域产品的丰富性和规模优势。
?2.3.DMC产能大扩张,可缓解原材料供给问题
-年国外产能增速放缓,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受到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以外的产能增长缓慢。全球有机硅产能增量主要有中国贡献。8-年世界聚硅氧烷产能从万吨/年增加至万吨,年均复合增长5.9%;产量从万吨/年增加至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6.6%。同期,中国聚硅氧烷产能从32万吨/年增长至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16.6%;产量从22万吨/年增长至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速17.6%。
年至今,龙头企业进入新一轮扩产期。-年,受到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后和日益严厉的环保*策影响,技术落后企业停产、限产情况增加,我国有机硅市场供应趋于紧张。代表有机硅中间体的DMC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上涨,从年下半年的1元/吨上涨至年3元/吨。随着产品价格创出十年新高,行业利润大幅改善。有机硅完全一体化企业的模拟净利润从年8月的小幅亏损元/吨增加值年8月的10元/吨在利润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龙头企业进入扩产周期。据统计,年新安有机硅和湖北兴发分别新增有有机硅单体产能15万吨、14万吨。年合盛硅业将增加有机硅单体产能40万吨。其他21年以后新增产能可能包括恒星20万吨,云南能投20万吨和东岳30万吨,有机硅需求前景和海外单体企业的逐步退出是这一轮产能扩张的主因。
直接原材料占成本80%以上,三甲基氯硅烷占原材料的50%以上。根据公司成本构成,公司功能性助剂主要原材料为三甲基氯硅烷和二甲基氯硅烷。二甲基氯硅烷是有机硅单体企业主要产品,而三甲基氯硅烷是单体企业的副产物。有机硅龙头产能扩张为功能性助剂提供了丰富的二甲基氯硅烷和三甲基氯硅烷的原料。
?3.苯基单体:不可或缺的小而美?3.1.满足特种性能需求,市场逐步放大苯基氯硅烷包括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等新型特种单体,是合成基硅橡胶、苯基硅油、苯基硅树脂的主要原料之一,也可用于制取苯基中间体对于提高产品的耐高低温、耐候性、耐辐射等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在有机硅单体中的用量和重要性仅次于甲基氯硅烷。
随着对有机硅材料耐高温、抗辐射、绝缘等特种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苯基氯硅烷在航空航天、绝缘防腐材料、新能源汽车、LED等领域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近年来由于国内LED产业的迅速发展,LED封装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苯基硅树脂由于较高的透光率和折射率成为LED封装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国内苯基氯硅烷需求增长。按照苯基产品与甲基产品需求量1:20的比例关系测算,国内苯基硅烷产品的年市场需求应在13万吨左右。高温硫化硅橡胶主要应用于机械、电子电器、厨电用具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根据SAGSI的统计,年中国HTV产能约67.1万吨/年,产量约为54.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4%和7.5%,行业开工率为81.1%。预计到年,中国HTV产量将达到75.0万吨,需求量在65.6万吨,-年HTV产量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10%。
国内硅树脂主要应用于绝缘漆、涂料、胶黏剂等领域,硅树脂多半是由聚甲基硅氧烷和聚苯基硅氧烷组成。含有苯基的硅树脂与有机树脂的共容性比甲基硅树脂好。在一般涂料中引入含苯基的硅树脂能提高一般涂料的耐温性、耐水性等。在涂料工业中可以将含苯基的硅树脂用共混或共聚的方法制取高性能的含硅氧烷涂料。国内硅树脂消费市场目前以甲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改性硅树脂等产品为主。年国内硅树脂消费量约为2.3万吨,同比增长10.5%。预计年需求量达到4.0万吨,在有机硅下游消费总量的比例也将逐步提高。
硅油下游消费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纺织、日化、电子电气等领域。最常见硅油是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称为甲基硅油。苯基硅油是甲基硅油中部分甲基被苯基取代,相比甲基硅油具有黏温系数、更低的凝固点等特点,所以发展前景广阔。苯基硅油按苯基含量又可分为:低苯基硅油(苯基摩尔分数5%-10%);中苯基硅油(苯基摩尔分数25%);高苯基硅油(苯基摩尔分数45%);高苯基低聚合度硅油(苯基摩尔分数高于45%);交联型苯基硅油。
LED封装用苯基硅油主要包括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硅油和苯基含氢硅油两类,都是高折LED封装胶的基础原料。不同用途的LED封装胶对于苯基含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大功率LED封装胶一般要求较高的苯基含量,以求达到高的折射率,从而减少光源能量的损失。我国大力扶持半导体照明产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年之前行业产值增速较快。但是,受制于行业产能无序扩张,产能大幅过剩的影响,年LED行业产值增速大幅放缓至2.4%。未来Miniled和Microled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或可促使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3.2.从苯基单体向下游深加工延伸公司采用直接合成法生产苯基氯硅烷,联产法调节苯基三氯硅烷与二苯基二氯硅烷的比例。氯化苯与硅粉在反应装置内经催化剂作用进行反应,再经脱低装置得到苯基氯硅烷半成品,同时对过程中未充分反应的氯化苯分离后转入系统循环使用;其后,苯基氯硅烷半成品通过精馏得到苯基氯硅烷成品,主要为苯基三氯硅烷和二苯基二氯硅烷。根据需求,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柔性化调整苯基三氯硅烷与二苯基二氯硅烷的产出比例。产品质量优异且稳定,苯基氯硅烷的特定杂质含量达未检出级别。苯基氯硅烷是有机硅苯基单体,主要用作硅油、硅树脂的原料,硅酮的中间体、制漆工业以及生产DMC、D4等有机硅产品。它在产品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目前仍没有替代产品出现。特别是在提高产品的耐温性、相容性、化学稳定性、折射率、耐辐射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其用量和重要性仅次于甲基氯硅烷。年,我国苯基单体(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总产能约00吨/年,实际产量约吨左右,供应仍相对紧张。IPO募资向苯基氯硅烷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公司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2万吨高性能苯基氯硅烷下游产品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万吨高性能苯基氯硅烷下游产品项目包括苯基有机硅中间体以及苯基系列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为苯基硅树脂、苯基硅油和苯基硅橡胶。最终形成苯基硅树脂合计0吨(一期0吨和二期0吨)、有机硅苯基中间体吨、苯基硅油吨和苯基硅橡胶(高温硫化苯基硅橡胶和高温硫化苯基硅橡胶各吨)。通过往苯基深加工领域的延伸,一方面可以改善六甲基二硅氮烷的营收和利润占比过高,公司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另一方面,基于已有苯基氯硅烷项目的优势,延伸苯基氯硅烷深加工产业链,使公司在苯基有机硅产品领域涵盖了苯基单体、苯基中间体、苯基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通过规模化、一体化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达产后,预计增加10.88亿元的年均销售收入,实现2.18亿元的年均利润总额。
?4.投资建议功能性助剂为主、苯基氯硅烷为辅,打造有机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公司功能性助剂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乙烯基双封头、硅醚等产品。苯基氯硅烷包括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经过30年持续研发和技术投入,公司已成为有机硅功能性助剂领域领跑者。公司产品质量优异、性能稳定,应用已经延伸至医疗、电子、航天、新能源等十余个高精尖领域,产品精细化程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与美国迈图、日本信越和印度太阳制药等大型有机硅生产和制药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深耕中间体环节,功能性助剂需求面广,亮点多。公司围绕中间体环节开拓了功能性助剂产能吨,代表产品是六甲基二硅氮烷和乙烯基双封头。六甲基二硅氮烷受益于气相法白炭黑、医药合成和电子半导体等需求拉动。-年全球气相法白炭黑市场预计复合增速6.35%达到23亿美元,医药领域作为医药基团保护剂,具有安全稳定、易结合易脱除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头孢菌素、盘尼西林等领域;电子半导体领域作为清洗剂和刻蚀剂被广泛应用。乙烯基双封头作为封端剂主要用于乙烯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油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将成为下游需求的重要增量。成本端伴随DMC产能扩张潮,核心原材料三甲基氯硅烷供给逐渐富余,对功能性助剂的盈利改善形成利好。
苯基单体满足特种性能需求,下游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苯基氯硅烷能满足耐高温、抗辐射、绝缘等特种性能需求,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LED等市场逐渐放大应用。IPO募资包含了苯基氯硅烷下游深加工,涵盖苯基单体、苯基中间体、硅树脂、硅油、硅橡胶等多品类,旨在打造苯基有机硅全产业链,一是丰富产品结构规避风险,二是规模化、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力。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年实现营收9.46/12.52/16.3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90/3.76/4.8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X、16X、12X,三年净利复合增速46%,今年PEG为0.44,行业赛道稀缺且具有高成长,建议给予30倍PE,对应市值86.95亿,给予“买入”评级。研究团队简介:陈俊杰:清华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本科,现任东北证券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曾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材料业部高级分析师。年以来具有4年证券研究从业经历,年、年新财富入围,年水晶球入围。在农化、玻纤、新材料等领域具有独到深刻见解,曾挖掘扬农化工、利尔化学、中国巨石、金发科技等标的,基本面研究扎实获市场认可。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制作并仅向本公司客户发布,本公司不会因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不发生变化。
本报告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证券买卖建议。本公司及其雇员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本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并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不进行披露;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
本报告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本公司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
若本公司客户(以下称“该客户”)向第三方发送本报告,则由该客户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提醒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注意,本公司不对通过此种途径获得本报告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本报告遵循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制作原则,所采用数据、资料的来源合法合规,文字阐述反映了作者的真实观点,报告结论未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