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素材
每个人都有家,大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或给予关爱,但各家、各人亲情的表现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所要表达的亲情,是建立在对日常生活作客观、真实的描述的基础之上。越是真实的,越是能引发读者共鸣.从而产生动人效果。选材时要以小见大,借助一件小事乃至一件物品的由来,扣住细节揭示蕴含的深情。家庭亲情。总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间,要写出不一样的爱,不一般的亲情。越是有个性的,越是有新意。
围墙外边
岁月如溪,映照着所有的希冀;清风飘荡,一切如梦星移。不知何时开始,我拖着梦的一角缓慢远行,渐渐远去,你和我间筑起了厚厚的一面围墙。
你总是沉默不语,我不曾见你开怀一笑的场景。你奔波在外,与你相处甚少,所以感情也淡薄了许多。我曾一度认为你不在乎我的,那堵无形的墙便愈加厚重了。
那日,天渐黑,补习过后我托着疲倦不堪的身体向车站走去。道旁的梧桐缱绻落叶,带着不知名的哀伤。上了公车,困意油然而生。不知何时,窗外下起了小雨,雨愈下愈大,模糊了视线,渐成滂沱大雨。一路上,我如坐针毡,想象着如何狼狈地回到家里。车缓缓驶入路口,我动身准备下车。透过车窗的玻璃,一个身影在冷风中孤独地颤抖着,撑着一把橙红色的大伞,醒目极了。只见他笨拙地朝这边跑来,伞往上扬了扬。是父亲!风肆无忌惮吹刮着他两鬓的白发。
父亲见到车中的我,眼前一亮,头顶顿时晴空,急忙向我招手示意。这是那个冷漠的父亲吗?我有些迷惘了。父亲跑到我跟前,来不及喘气便拉住了我的手,想要给予我温暖。我略显惊异,因为我分明触碰到了一只冰冷的大手。父亲连忙要将手抽回,但我下意识地攥紧了他的手。父亲说:“我的手太凉了。”我不语,回以一个灿烂的笑。此时空气的温度在升高,心中的那块寒冰在快速地融化,一堵墙倒塌了,留下了我们父女赤诚相待。
我早已熟悉围墙里面的生活,没有温暖,充斥着孤独与冷漠,阳光被阻隔在外边。墙外边,蔷薇盛开,香气四溢,温暖心扉。而现在,我就在墙外。
温情常在,不必苦苦地将自己包围,试着了解,学会宽容,解放自己,围墙的外边别有洞天。外表冰冷的父亲其实一直都在围墙外等待,只等我迈出去那一步,冲破心里的那堵墙。
望远处,窗透初晓,没有了围墙的阻隔,大地广袤无垠,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知晓,这份温情值得我穷尽一生来仔细珍藏。
议论文素材
专注1.引言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历史和现实证明:要成就某种事业,就要痴米于某种事业,要专心执著于既定目标奋斗不息。如果心猿意马,朝三暮四,肯定将一事无成。
2.事实论据
(1)书痴刘恕
刘恕,北宋史学家。著有《五代十国纪年》、《通鉴外记》、《疑年谱》、《年略谱》。协助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刘恕从小就读书专心。8岁那年,他家里来了几位读书人,闲谈中,有一个说:“孔子是独子。”他忍不住插了一句:“《论语》里不是说孔子把他哥的女儿嫁给南容吗?”那几个读书人既吃惊又惭愧,小小年纪读书就如此深入,可见他不但聪明而且专心认真,深感自己年岁虚长。
当时在亳州做官的宋次道是一位学者,家中藏书很多。刘恕远道去借阅。宋次道以佳肴美酒款待。刘恕紧持要宋撤走酒肴,说:“我是为读书才到府上的,享受酒肴,岂不误了我的正事!”于是一头扎进书库,他被琳琅满目的图书迷住了。夜以继日,如醉如痴地读书。这样坚持十多天以后,把他急需的书全部读完后才走出书库,临别时,他双目通红。
(2)阿基米德专心治学
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他痴迷于物理学和数学研究。有一天,他到公共浴室洗澡,当他坐进澡盆发现池水溢出盆外的时候。他突然光着身子冲出浴室,边跑边嚷:“找到了!找到了!”他是从浴盆中受到启发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找到了银匠在金*里掺银的秘密,所以他兴奋不已。
当罗马进犯伤痛拉古时,阿基米德曾运用杠杆和滑轮的装置,重创罗舰队的进攻,使伤痛拉古城陷落因此推迟两年。后来罗马*队终于趁守*疏忽,逾城进入叙拉古。当罗马士兵出现在阿基米粉德面前时,他正专心致志地坐在沙土前面画圈圈,研究几何题。他见到手持利剑的罗马士兵,对他们说:“请慢点动手,让我做完这道题。”
(3)巴尔扎克、福楼拜的幻觉
巴尔孔克和福楼拜都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他们一拿起笔写作,就像着了魔似的。常常对他们在书中塑造的人们达到产生幻觉的地步。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巴尔扎克。这位朋友敲门时,听见巴尔扎克正在与人激烈争吵:“你这恶棍,这一定要给你点厉害!”他的朋友急心推门进去一看,原来巴尔扎克正在与他作品中的人物在吵架。还有一次,巴尔扎克突然走到在他家作客的朋友面前,激动地痛斥说:“你,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那位朋友惊惶失措,莫名其妙地张大嘴巴望着他。原来巴尔扎克所说的少女,是他正在创作中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欧也妮。
福楼拜也有同样的情况。一次福楼拜的朋友去看望他。只见福楼拜坐在地板上痛哭,泪如雨下,真是悲痛欲绝。朋友用手使劲地摇摇他的肩膀,问他为何这样伤心?
福楼拜悲痛地回答说:“包法利夫人死了!”“哪个包法利夫人?”朋友不解地问。福楼拜痛苦地指着桌上一大卷稿纸说:“那就是我的包法利夫人呀!”他的朋友明白了原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死了。就对他说:“何必伤心呢?你不愿她死,把她写活嘛!”福楼拜哀伤地说:“写到这里,她非死不可,她没法再活了!”
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的作品,所以能誉满全球,就是由于对创作完善的执着追求和刻意塑造人物形象的痴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