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也就是以前所谓的椎体外系性疾病。它是老年神经变性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为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出现临床症状时丢失至少达50%以上。发病的平均年龄是55岁,它的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和认知障碍。本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无法治愈,多数患者在疾病前几年可继续工作,但数年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到疾病晚期由于全身僵硬活动困难,最终不能起床,最后常死于肺炎等各种并发症。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我在危言耸听了,但是帕金森这种疾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方面的障碍,而且帕金森病还有可能会出现多疑猜忌或者是固执以及恐惧或者是恼怒等一些现象,也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精神或者是情绪,所以严重的帕金森病也是相当可怕的。
哪些人容易得帕金森?
①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②脑力劳动负担者,患者群体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③突发意外的脑外伤和频繁收到轻微撞击都有可能引发帕金森病。
④经常使用与接触杀虫剂、虫草剂等化学用品。
⑤有10%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直系亲属患有此病,患病风险会增加4%~9%。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此类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静止体位时出现或症状明显。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肌强直:患者肢体可出现类似弯曲软铅管的状态,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运动迟缓:早期可以观察到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患者起立困难和容易向后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疾病的中晚期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睡眠障碍:夜间多梦,伴大声喊叫和肢体舞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伴有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精神障碍:约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也常常伴有焦虑情绪。在疾病晚期,约15%~30%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最多见的精神障碍是视觉出现幻觉,即幻视。
帕金森现在医学方面所在运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营养支持:部分患者有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进食,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帮助患者进食或通过静脉进行营养支持。
●一般支持治疗:日常锻炼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在房间和卫生间设置扶手、防滑垫、大把手的餐具等。
●心理支持治疗: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药物治疗的疗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望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西药方面来说也分为早期患者和晚期患者:
●早发型患者(不伴有智能减退者),可选用复方左旋多巴、非麦角类DR激动剂、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恩他卡朋双多巴片;
●晚发型患者或伴智能减退者,首选复方左旋多巴,药效减退时可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尽量不用抗胆碱能药。
帕金森病的所有治疗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但是一般建议不使用西药,西药长时间会有抗药性,而且对身体会有副作用。所以一般都会选择中医治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医传承许久,针对于疑难杂症都是有好的治疗效果的,北京仁爱堂李艳波主任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有30几年的经验了。有很多治愈的患者了。特地针对于一人一方来治疗每一位患者。
“活络除颤汤”通过从帕金森发病根源着手,以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通络、调和阴阳、镇静止颤。药物有效渗透中枢神经,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病变神经细胞,避免其继续破坏,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系统的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已经荣获国家专利!虽然中医治疗不比西医治疗那么见效快,但是中医也不像西医那样治标不治本,利弊明显,希望帕友们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纯中药组合方剂“活络除颤汤”因为治疗帕金森效果不错,已经荣获国家专利。(注:活络除颤汤并不是成药是需要大夫看过患者的情况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