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麻醉常规
术前访视
(一)一般情况:是否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尤其注意呼吸、循环及自主神经等系统的功能改变。
呼吸系统:咽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肌强直和不随意运动造成的呼吸器官损伤,反流误吸风险增加。
心血管系统:相对低血容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脏应激性增高,易发生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系统:顽固性便秘,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二)帕金森病严重程度
病程长短。
临床表现。
进行性运动徐缓(精细运动不能、启步困难、慌张步态);
肌强直(特殊姿势:头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弯曲);
震颤(静止期);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和阵发性膈肌痉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体位性低血压。
药物治疗情况
患者使用何种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安坦、东莨菪碱
促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药物:金刚烷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
多巴胺替代疗法:L-多巴、脑外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美多巴、森那梅脱)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恩他卡朋
症状控制情况;
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口干、失眠、谵妄、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危险等。
?
术前准备
继续抗帕金森病的治疗直至手术当天早晨;其作用可持续6~12小时。
避免使用氯丙嗪、氟哌利多和胃复安等加重震颤麻痹的药物。
评估血管内容量状况。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使用激励型肺量计。
?
三、麻醉方式和术中监测
区域阻滞优于全身麻醉。
区域阻滞慎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
全身麻醉需考虑阿片类镇痛药、静脉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和肌松剂等对帕金森病的影响。
使用左旋多巴的病人应重点监测ECG,以尽早发现心律失常。
?
四、麻醉药物选择
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肌肉僵硬及胸壁强直,但仍有很多资料显示应用芬太尼后并无不良反应出现。
静脉麻醉药
(1)硫喷妥钠、异丙酚可用;
(2)氯胺酮慎用(增强交感神经反应性,心脏应激性增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吸入麻醉药
(1)安氟醚慎用(可能导致脑电图出现爆发性抑制,产生惊厥性棘波,也可导致面颈部、四肢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从而加重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2)氟烷慎用(增强交感神经反应性,心脏应激性增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3)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较安全。
肌松药
(1)琥珀胆碱可引起高钾,避免使用;
(2)非去极化肌松药对PD病人都是安全的,但阿曲库铵和顺式阿曲库铵更适合(其代谢产物N-甲基罂粟碱可激动α-4-β-2nAchRs,而泮库溴铵和维库溴铵是烟碱受体拮抗剂,但资料表明它们仍可安全使用)。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可拮抗左旋多巴抗震颤麻痹作用,故不用于术前使用左旋多巴的患者。
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氯丙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氟哌啶醇)有很强的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故均不宜用于PD病人。
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对胆碱酯酶有可逆抑制作用,使乙酰胆碱积聚,对骨骼肌有直接兴奋作用,从而加重震颤麻痹。
?
麻醉管理
全麻诱导和维持
诱导期间容易发生血压和心率波动;
低血压时避免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物;
尽可能使用能够快速苏醒的麻醉药物。
苏醒拔管
确保肌肉松弛药作用已经完全消失;
肌肉强直容易诱发喉痉挛,损害通气功能;
苏醒期可出现剧烈的震颤和视听幻觉;
术后处理
密切灌注病人的呼吸状况,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体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