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酮催化剂是由MacMillan小组开发的一种手性仲胺类咪唑啉酮催化剂,常与酸形成相应的盐来催化反应。这类催化剂能够通过烯胺与亚胺离子机理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类底物的1,3-偶极环加成、Diels-Alder反应、不对称Michael加成以及吡咯与吲哚类底物的不对称傅克烷基化反应;也能通过SOMO机理对反应底物进行活化,催化醛酮类底物发生α位卤代反应,转移氢化反应,以及醛类底物的α位烷基化等;还可以通过协同催化机理与金属离子共同催化醛类底物的α位芳基化,催化烯烃与醛类底物制备吡咯烷类化合物等。综上所述,咪唑啉酮类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之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咪唑啉酮类催化剂可以由各类氨基酸衍生得到,常见的几种经典的咪唑啉酮催化剂(Chart1)如下:
这类催化剂合成的步骤相对简单,一般先将相应氨基酸酯化,随后在甲胺的甲醇溶液中反应,得到氨基酸衍生的酰胺产物,最后再与醛酮发生缩合,即得对应咪唑啉酮催化剂。年,Gryko课题组尝试使用了上述方法以(S)-3-(3,4-二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氨酸为原料合成咪唑啉酮类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苯丙醛的α位不对称光氧化反应之中,最高得到74%的ee值。该课题组以NaCN作为催化剂,氨基酸酯和甲胺反应耗时9天以96%的收率得到氨基酰胺。三步反应总耗时近10天,且合成中使用剧毒的NaCN作为催化剂,合成条件苛刻,后处理复杂,反应总收率仅为35%(Scheme1)。
为改进此催化剂的合成路线,降低合成难度和成本,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王立新研究员提出一种合成此催化剂的新方法(Scheme2),使用相对安全的三光气代替传统的剧毒光气合成N-羧基氨基酸酐(NCA)6,而后与甲胺反应,在室温下7h即可定量得到对应(S)-3-(3,4-二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氨酸甲酰胺7,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收率大幅提高,这对于简化该催化剂的合成、分离及纯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王立新研究员考察了反应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关键反应步骤Ⅰ(环化反应Ⅰ)收率的影响。过程中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NMR和13CNMR确证,均与文献报道一致。
作者简介:王毅(-),男,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
通信联系人:王立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wlxioc
cioc.ac.cn;田芳,副研究员,E-mail:tnfg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