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8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成立。一年来,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功能高分子国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工程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相继入驻,为国际校区学科交叉联动,学术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近期,我们将推出系列推文,解开国际联合创新中心的神秘面纱,带大家走进各个研究中心。
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
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建设,中心面向国际光学前沿领域,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建立强有力的联盟关系,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子学国际合作研究示范基地。
11月29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到研究中心考察
建设情况
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拥有“科技部光电技术国际联合中心”和“教育部光子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科技合作平台,一个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研究团队,一期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包括微纳公共加工平台、洁净室、生化室、行*办公区、师生办公室等。
师资力量
研究中心现有17名研究人员,包括14位教授,3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覆盖微纳集成光子器件及应用、热光辐射调控理论与应用、大脑皮层高分辨先进光学成像关键技术及仪器研究、激光雷达系统及应用、新型柔性光电子器件制备与集成研究等多个领域。年1月至今,中心各团队在Science、NaturePhotonics、NatureElectronics、NatureCommunications、Joule、Light、AdvMater、PNAS、ACSNano等国际高影响力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7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51篇。
11月29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海宁市委书记朱建*
为入驻研究中心的“鲲鹏行动”计划狄大卫团队揭牌。
核心研究团队
集成光子学团队
团队负责人:戴道锌
团队成员:时尧成、刘柳、高士明
所属实验室:微纳光子学实验室
研究方向:
致力于高性能高集成度硅基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光通信/光互连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多模硅光子学、片上偏振调控、硅+光子学(Silicon-plusPhotonics)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率先提出了面向片上偏振调控的硅基非对称波导及耦合结构体系,实现超小型大带宽高性能硅基片上调控器件及其集成芯片;
2.突破了单模条件设计框架,引入高阶模构建了硅基多模光子学及功能器件与集成芯片;
3.与金属、2D材料及聚合物等相融合,发展了硅+X异质集成光调制与光探测器件及集成芯片。
亚波长光子学团队
团队负责人:马云贵
团队成员:钱骏、金毅
所属实验室:微纳光子学实验室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人工光电磁材料与器件以及亚波长微纳光学等方面的前沿及应用课题研究。团队在光学超表面等前沿课题攻关研究上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包括:引入介质超表面概念来实现全光模拟微分计算,研制出首个磁场隐身超表面解决了金属的近场反磁探难题,提出并验证基于等离激元超表面的超黑体热辐射技术。这些创新思想为下一代光学运算器件设计、装备电磁防护以及热能管理与再利用等开辟了可靠技术路径,并通过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启了前沿成果的产学研转化。
生物光子学成像团队
团队负责人:斯科
团队成员:李鹏、刘智毅
所属实验室:先进光学成像实验室
研究方向:
脑科学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将为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团队研究方向包括:
1.读脑:利用光学手段实时高分辨率获取脑活动信息,理解大脑的所思所想,了解大脑的工作范式,解密智慧产生的根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新思路。
2.控脑:利用光学手段精准调控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改善或增强大脑的功能,同时为电脑与人脑直接双向交互(脑机接口)提供技术支撑。
3.神经环路解析:利用自行研发的新技术,结合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解析大脑的工作模式、信息处理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
4.医学人工智能:开发和利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诊断方法,并进行产业化。
激光雷达成像团队
团队负责人:刘东
团队成员:刘崇、唐龙华
研究方向:
致力于光电检测与遥感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激光雷达、海洋激光雷达、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光电干涉检测技术与系统等。其中大气遥感激光雷达可实现大气气溶胶、风场、温度场等的遥感,在环境、*事等方面都有较多应用。
团队近日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海洋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在中国东海和南海进行海试实验时,展现了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目前团队也在参与国家的机载和星载海洋激光雷达项目,希望推动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搭载飞机平台和卫星平台,进行更加高效、更大面积的海洋探测。
柔性光电子团队
团队负责人:狄大卫
团队成员:杨青、马耀光、杨旸
所属实验室:柔性光电子器件实验室
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高性能太阳能电池,激光,半导体器件物理,激子与低维度系统,瞬态光谱分析,激子与激发态动力学,钙钛矿与硅纳米结构,有机-无机界面,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新型能源转化系统。主要学术贡献是发现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激子自旋态的新型高效发光机制并突破了低成本OLED的效率纪录,以及对有机和和钙钛矿发光体中激发态光物理学的研究。
狄大卫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RichardFriend院士共同带领团队突破了钙钛矿LED效率的世界纪录,并深入研究了其发光机理。另外,还推动了硅基层叠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并成功研制了纳米硅/晶体硅发光二极管。
国际合作交流
中心目前已和19个国家和地区、52个研究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与“金砖五国”先进光子学论坛、首届求是之光国际青年先进光子学论坛、第五届西湖光电子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年12月12日
首届“一带一路”与“金砖五国”先进光子学论坛
年09月20日
首届求是之光国际青年先进光子学论坛
年11月28日
第五届西湖光电子论坛
图片由研究中心提供
文
张文婷
图文编辑
刘宗毓
责任编辑
夏平
推荐阅读校企合作共促智慧医疗创新发展ZIBS与剑桥大学团队联合发布“中资企业国际化指数”喜报!国际校区辅导员吴行在浙江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久违了,这高朋满座的盛宴!年度浙江大学—海宁市全面战略合作委员会会议举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