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商务合作
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病毒病并不只在夏季高温季节发生,随着病毒抗性的不断增强,以及棚室保温性的不断提高,病毒病已成为全年发病的病害。当前,新棚膜更换完毕,保温被也已经拉放,晴天时棚内温度高,光照变强,湿度变小,导致病毒病传播进入最后一个高峰期。提醒菜农,加强管理,严防病毒病的发生。
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人为接触传播:主要指整枝打叶、绑蔓打头等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杂草传播:多年生杂草是各种病毒的重要“携带者”,虽然它们不能直接传播病毒,但是这些杂草是昆虫聚集栖息之地,若传毒昆虫取食后,再迁飞到蔬菜植株上,同样会传播病毒病。嫁接传播: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植物体内寄生生活,并进行自我复制。嫁接是蔬菜细胞间的融合,病毒未脱离活体寄主,因此嫁接不当就会传毒。预防措施
提高植株抗性
菜农平时要注重根系的养护,多用功能性肥料,这对于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养分吸收能力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可明显减少病毒病发生。在蔬菜的开花坐果时期,若植株营养缺乏,也是病毒病发生的诱发因素。因此,菜农要做好营养的均衡补充。如坐果后提前冲施钙肥,能够大大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果皮厚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做好叶面肥的补充,减轻叶片营养负担,提高叶片功能;此外,几丁聚糖、海藻酸等有机功能性肥料,对于提高抗逆性效果较好,可7天-10天喷洒一次。消灭传毒昆虫物理防虫:安装好防虫网,避免蚜虫、粉虱等进入棚内。大棚内部设置粘虫板,不但可以粘杀害虫,还可提供棚内虫害发生情况的预警,做好进一步防治措施,同时还要及时将棚室内及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化学防虫:防住了传毒害虫就是切断了病毒病传播的主渠道,除了物理防虫,化学防虫更不能忽略,对于粉虱可用吡虫啉混加螺虫乙酯,或者用啶虫脒混加吡虫啉进行喷药防治;螨虫可用噻虫嗪+吡蚜酮+有机硅,或用溴氰菊酯+螺螨酯;蓟马可用乙基多杀菌素混加吡虫啉、或者溴氰菊酯+多杀菌素进行喷药防治;对夜蛾类害虫可用甲维盐进行喷治。建议选用复配药剂,做到虫、卵兼杀,同时还要注意交替用药,建议连续药剂防治2次-3次,间隔6天-10天。药剂防治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蛇床子素等,用后既可使植株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为害,减少病毒病传播,又能直接抑制病毒病增殖,减轻病毒病为害。生物农药:如核苷酸、甘氨酸、脂肪酸、菇类蛋白、氨基寡糖素、氮苷·吗啉胍等,这些生物农药通过活化植株自身抗性基因,并诱导作物产生抗性物质溶解病菌的细胞壁,破坏病菌的生长点,抑制并杀死病菌,钝化病毒,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生素农药:如宁南霉素、嘧肽霉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病的增殖(即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外壳蛋白的合成),同时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长作用。病毒病发生后,以上药剂配合使用,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宁南霉素+氮苷·吗啉胍+细胞分裂素+壳聚糖等。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北方蔬菜报(BFSC)本期编辑:崔莹温馨提示学大棚技术就用棚管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