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加作用:他们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等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
2、独立作用:各个外源化学物相互不影响彼此的毒性效应。
二、交互作用
1、协同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总毒性效应大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性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
2、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
3、拮抗作用: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联合毒性效应低于各个外源化学物单独毒效应的总和。
手性药物的特点ChiralDrugs:组成原子相同,但立体结构呈手性关系的药物;天然或半合成药物几乎都有手性;全合成药物中40%为手性药物;目前常用的余种药物至少一半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其中90%为外消旋体;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80%以上是左右手各半的消旋药。
1、对映体活性相同,但程度有差异:S-环磷酰胺(cyclophosphzmide)的活性是R-环磷酰胺的2倍;S-氯胺酮(ketamine)的麻醉镇痛作用是R-氯胺酮的1/3,但致幻作用较R型强;S-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是R-华法林的5倍。
2、一个对映体具有显著的活性另一对映体活性很低或无此活性: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阻滞作用中,S-普萘洛尔的活性是其R-普萘洛尔的倍以上。
3、对映体具有不同性质的药理活性:1)、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利尿药茚达立酮。
R型具有利尿作用,但有增加血中尿酸的副作用;
S型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该对映体达到一定比例能取得最佳疗效。
2)、对映体活性不同,开发成2个药物丙氧芬:(2S,3R)-丙氧芬(右丙氧芬)是止痛药;(2R,3S)-丙氧芬(左丙氧芬)是镇咳药。
3)、一个对映体具有疗效,另一对映体产生副作用或毒性;L-多巴(L-dopa)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其对映体D-dopa则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4)、对映体具有相反的活性:巴比妥类药物的对映体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相反的作用;1-甲基-5-苯基-5-丙基巴比妥酸;R型有镇静、催眠活性;S型会引起惊厥。
药用高分子
一、高分子的结构:基本结构:重复单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
二、高分子的应用性能:
1.相对分子质量大
2.溶胀与溶解(无限溶胀)
3.溶胶和凝胶:凝胶:触变性、弹性、粘性。
4.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玻璃化温度Tg:发生该转变的温度。
5.粘流温度:粘流态:近似于液体的状态,通常是材料的加工状态。
粘流温度:这一温度的转变,是热溶材料的最低加工温度。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
(一)、淀粉类:
1.淀粉:不溶水,水中分散,60-70℃溶胀,作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
2.预胶化淀粉:水中分散,溶胀,片剂、胶囊剂的填充剂、崩解剂。
3.羧甲基淀粉钠CMSNa,水中分散,溶胀,体积增加倍。作崩解剂
(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1.微晶纤维素MCC:白色多孔易流动,吸2~3倍水而膨胀。片剂优良的辅料,填充剂、崩解剂、干燥粘合剂,吸收剂
2.纤维素酯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CA:作缓释剂包衣材料或混合压片作阻滞剂。不溶解不溶胀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肠溶包衣材料。
3.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易溶水,作粘合剂,增稠,助悬,片剂的崩解剂。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易溶水,良好的流动性和吸水溶胀性,作片剂崩解剂。
甲基纤维素钠MC:良好水溶性,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
羟丙基纤维素HPC:一般用L-HPC,水中不溶,吸水溶胀,优良片剂崩解。
羟丙甲纤维素HPMC:冷水中易溶,低粘度:粘合剂、助悬。高粘度:骨架片填充及阻滞剂。
乙基纤维素EC:不溶水,缓释剂的包衣及阻滞剂。
4.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肠溶包衣材料。
(三)、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1.明胶:酸法A型,碱法B型冷水中溶胀,40℃加快溶胀及溶解。作片剂粘合剂,包衣片隔离衣,与甘油制成的凝胶作栓剂水溶性基质。
2.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作缓释剂的阻滞剂,脱乙酰壳多糖可制成控释药膜。
(四)、丙烯酸类高分子:
1.卡波末:水中分散,2.低浓度增粘、助悬,3.凝胶是软膏剂基质,4.缓释剂的阻滞剂,5.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6.阻滞剂,7.药膜材料。
(五)、乙烯类高分子:
1.聚乙烯醇PVA:水溶性好,水溶性膜材,增粘、辅助乳化、润湿等。
2.聚维酮为PVP:溶水和乙醇,醇液作片剂粘合剂,适对水和热敏感的药物。交联聚维酮CPVP:水中溶胀,优良崩解剂。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水不溶,控释制剂膜材。
(六)、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乙二醇PEG:溶水和大多极性溶剂,以下液态作注射剂的溶剂,半固体作软膏剂、栓剂等基质,作片剂增塑剂、致孔剂、打光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2.聚乳酸PLA:可降解的埋植剂材料。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药物制剂的疗效,可用下式表示:
e=f(a,s,c)
式中:e为制剂的疗效,a为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s为用药者对药物的感受性,c为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
说明,e与a、s、c三者都有关系,因此影响药效的因素可归纳为下列三个方面:
生物体生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1)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吸收药物速度也不同,小肠粘膜面积最大,达70m2,最易吸收药物。不同区域的ph值不同,也影响药物的吸收,能使药物保持分子状态的ph值,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胃空速率愈快,药物愈易吸收;空腹时胃空速率比饱腹要快,如饱腹服用四环素,其血药浓度比空腹时服用的要低50%~80%。
(2)药物服用者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结构等生理条件不同,服同一种药物而疗效也不一样。
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1)剂型决定着给药途径和方法,直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必然影响药效。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就愈好。
(3)赋形剂。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药物的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同时应用的另一种药物所改变。近年来,临床上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某患者的一种疾病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药物同时服用后,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有的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但也有的产生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会产生毒性,带来毒副反应。例如:咖啡因与麦角胺合用时,溶解度加大,吸收增加,疗效提高。又如,洋地*与氯噻嗪、氯噻酮、喹噻酮、利尿酸、速尿等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心脏性水肿时,往往造成血钾过低,增加心脏对洋地*的敏感性,引起中毒反应。
旋光性及构型标记
大多数生物碱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结构不对称,因而具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及pH、浓度等的影响。如麻*碱在水中呈右旋,而在乙醇、氯仿及苯中则呈左旋。有的生物碱的旋光性可因外消旋化而消失,如洋金花中的莨菪碱外消旋后成消旋的莨菪碱(阿托品)。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密切相关,一般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显著,右旋体的活性弱或无活性。如l-莨菪碱的散瞳作用比d-莨菪碱大倍,去甲乌药碱仅l-体具强心作用。但也有少数生物碱右旋体的生物活性较左旋体强,如d-古柯碱的局部麻醉作用强于l-古柯碱。
(1)D,L构型主要应用于糖类及有关化合物,以甘油醛为标准,规定右旋构型为D,左旋构型为L凡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相同的糖称D型;反之属L型例如:
氨基酸习惯上也用DL标记除甘氨酸无旋光性外,氨基酸碳原子的构型都是L型。
其余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转变的方法,与标准物质相联系确定。
(2)R,S构型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Cabcd命名时,先将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原子或基团按次序规则由大到小排列(比如abcd),然后将最小的d放在远离观察者方向,其余三个基团指向观察者,则abc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如d指向观察者,则顺时针为S,逆时针为R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示式是Fischer投影式,例如:
称为(R)-2-氯丁烷因为ClC2H5CH3H,最小基团H在C原子上下(表示向后),处于远离观察者的方向,故命名法规定ClC2H5CH3顺时针为R又如:
命名为(2R3R)-(+)-酒石酸,因为C2的H在C原子左右(表示向前),处于指向观察者的方向,故按命名法规定,虽然逆时针,C2为RC3与C2亦类似。
R、S构型标记法
R拉丁字Rectus(右);S拉丁字Sinister(左)。
R、S标记法是根据手性碳原子上所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来标记的。R、S构型是绝对构型。
其步骤为:
①按照大小次序规则,确定大小次序;
②将最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置于距观察者最远处;
③观察其余三个原子或原子团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式。
顺时针R;逆时针S。
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卡马西平粉剂性状稳定作用,能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延长不应期;也可能增强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抗惊厥的机制尚不清楚,类似苯妥英,对突触部位的强直后期强化的抑制,限制致痫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也可抑制丘脑前腹核内的电活动,但其意义尚不清楚。止痛机制不明,可能减低中枢神经的突触传递。卡马西平主要代谢产物为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具有抗惊厥抗神经痛作用。抗利尿作用可能在于刺激抗利尿激素(ADH)释放和加强水分在远端肾小管重吸收。抗精神病和躁狂症的作用可能抑制了边缘系统和颞叶的点燃作用。化学上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有抗胆碱活动、抗抑郁、抑制肌肉神经接头的传递和抗节律失常等作用。
吲哚美辛作用机理吲哚美辛是环氧酶(COX,促进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1和2的非选择性抑制剂。前列腺素是人体中常见的一类激素物质,有多种生理作用,其中部分可导致疼痛、发热和炎症。
前列腺素可使妊娠中的妇女子宫收缩,因而吲哚美辛是一种有效的抑制分娩药[3],通过抑制子宫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也可能是通过阻滞钙通道来减少子宫收缩,从而预防早产。
吲哚美辛还有另外2种具临床重要性的作用机理:
1、可抑制多形核白细胞(PMN)的的运动,类似秋水仙素的作用。
2、可在软骨和肝脏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解偶联氧化磷酸化作用,类似水杨酸衍生物的作用。
这两种作用机理解释了吲哚美辛止痛和消炎的特性。
吲哚美辛可以穿过胎盘减少胎儿尿液,从而治疗羊水过多症。作用方式是减少肾血流(RBF)并增加肾脏血流阻力,可能是通过增强胎儿肾脏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
双氯芬酸钠药物作用1、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时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2、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高。
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
5、与维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
6、本品可增高地高辛的血浓度,同用时须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7、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
8、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9、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宜减少本品剂量。
10、本品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增高其血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故本品不应与中或大剂量甲氨蝶呤同用。
11、本品可降低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作用,使血糖升高。
12、与保钾利尿药同用时可引起高钾血症。
13、阿司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抗疟药之喹啉醇类喹啉醇类
1.二盐酸奎宁
(1)喹啉和喹核碱环相连。
(2)四个手性碳,活性各不相同。
奎宁(3R,4S,8S,9R)抗疟药
(3)奎尼丁(3R,4S,8R,9S)又是钠通道拮抗剂。
(4)大剂量,有金鸡钠反应。
2.本芴醇(新)
化学名:α-(二正丁基胺甲基)-2,7-二氯-9-(对-氯苯亚甲基)-4-芴甲醇
氨基喹啉类作用机制与功效1.磷酸氯喹
化学名N‘,N’-二乙基-N4-(7-氯-4-喹啉基)-1,4-戊二胺二磷酸盐。
(1)作用机制:
插入疟原虫DNA双螺旋之间,形成复合物,影响DNA复制。
(2)一个手性碳,异构体的活性相同,但d-构型毒性低,临床用外消旋体。
(3)代谢物为N-去乙基氯喹,有活性。
(4)抗疟,还可用于阿米巴、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
2.磷酸伯氨喹
化学名N4-(6-甲氧基-8-喹啉基)-1,4-戊二胺二磷酸盐。
(1)8-氨基喹啉衍生物。
(2)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
(3)注射引起低血压,只能口服。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年执业医师考试结束后谨记的事情
卫计委发布会,这些事影响所有医生!
我只是个护士,你会爱我多久?刷爆整个护士圈!
医院各部门领导表情包,憋住了,不许笑
输液又死亡!3条短信警示所有基层医生
央视:村医将淘汰,剩下的全有执业资格!
版权声明:编辑:医学姐
责编:六六
素材来源:文都教育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