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太需要ldquo接地气rdqu
TUhjnbcbe - 2020/12/11 2:56:00

我们在城市生态和城市林业基础研究上投入严重不足,相关研究严重滞后。我在上面谈到的相关科学认识全部来自于欧美。原因很简单,这方面的研究发不了SCI,更不用提Nature,Science,和PNAS等高影响刊物,也不能像载人航天一样能在国际上让国人扬眉吐气,所以在国内很少能够得到支持。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要么转向细胞分子,要么分析气候变化、全球变化的影响,尽量向高大上的方向靠拢,结果是SCI文章发了许多,但城市生态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却是越来越多

今天分享一篇2年前的旧文,先看看这几天“山竹”肆虐,几十万树木被吹到

中国太需要“接地气”的研究:从35万株被台风吹倒的树说起

?杨*

撰文

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副教授)

责编

邓志英

● ● ●

第14号台风“莫兰蒂”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也是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强台风。9月15日3时05分,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市翔安区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15级),最大阵风17级。加上风雨潮齐聚,这场破坏力惊人的台风,让厦门损失了35万株树。

看到这个数字,我满心苦涩。35万株大树,即使以保守的清理、替换代价——每株一千元计算,那也要3.5亿人民币!相信以厦门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承受,早晚能够恢复城市的绿色。但是,如果再来一场台风呢?或者说对于东部沿海的其它城市,也承受同样的一次打击,会产生怎么样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的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本是可以避免的。我正好在台风前一天离开厦门——亲身体会了这个城市惊人的美丽,但又在新闻里看到了台风过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有心无力,这是我作为一名城市生态研究人员感到满心苦涩的原因。

要避免台风和暴雨对城市树木的毁灭性打击其实不难,只要做到以下简单的三点:

1选择好树种

美国林务局研究了种常用城市树种的抗风性,发现棕榈类植物非常抗风(图1),其他抗风种类包括紫薇、冬青、池杉、广叶玉兰和橡树类。而不抗风的有马褂木、梨树、榆树、松树、南洋杉、垂叶榕等。但恰恰是不抗风的垂叶榕占厦门行道树比例的第一位,13.2%。

?图1:棕榈类植物在厦门有良好的抗台风表现。来源:XL

2改变种植方式

网上发布的厦门大量树木倒伏照片,暴露出了在城市树木种植中的种种陋习,包括移植大树进城,搞城市绿化的大跃进;种植上不遵循科学规律,不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必要环境等。

下面的大树极可能是当年移植的一棵老树(图2)。南方的城市绿化中曾经很流行将农村或周边山中的大树古树移植到城市中,这些大树往往价值数万到数十万元。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俗语云:树挪死、人挪活。大树或老树在长期的生长中适应了周围的环境,这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而一旦挪到城市中、完全改变了它的生长环境,大树是很难适应的,这会极大地缩短它们的寿命。今天的城市中,很多这样的大树实际上都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它们如果在野外还有上百甚至上千年的寿命,一旦移到城市中能存留数十年已经算不错了。而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地上和地下部分无法形成良好的对称生长,大头小根,头重脚轻,遇到强风自然会倒伏。

?图2倒伏的大树,根据建筑物的崭新程度和周边的环境判断,这株大树极可能是移植的老树。来源:中新网

而雪上加霜的是普遍的不规范的种植方式。种植穴小,周边土壤高度板结,树木的根系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不能起到应有的固定作用。树木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层0.5m范围内,如果无法向周边延伸,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最后会形成一个浅而小的根盘,固定作用弱(图3)。

正确的做法是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地上空间的的标准一般根据成年树的冠幅大小确定,以两棵树冠幅不大量重叠为佳。地下的生长空间一般是大树10×10米,小树也要有3×3米的范围(图4)。

此外在台风高发区种植树木可尽量提倡群植,形成树木的小群落,避免孤植树,群植的树木抗台风能力更强。

?图3.注意这株倒伏的树木的根盘大小,树木的根系往往能延展到树冠滴水线之外,但这里的根系和种植穴大小近似,显示出其受到的抑制。来源:台海网

?图4国内的种植穴往往是上下大小一致的一个方形或圆形坑(图片:海都网)。国外的种植穴除了开口的大小外,在铺装地砖或水泥的路面下还有透气和渗水的结构并向周边延伸,满足树木根系的生长需求(
  

全球议程中的城市问题

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普遍认识是,快速、无计划的城市扩张可能会诱发贫穷和不平等。早在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一次人居会议就提请国际社会考虑和讨论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并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和联合国人居中心,这两个机构后来成为联合国人居规划署。第二次人居会议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结束时批准了《人居议程》——包含成员国多项承诺和项建议的*策文件,为新千年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城市可持续性目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重要内容。《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认为城市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并提出关于城市发展的具体目标(SDG11):“建设具有包容性、安全、适应力强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居住区。”

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举行的第22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确认了城市在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缔约方一致认为,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容纳了大部分人口,因此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在城市,相关措施必须在城市实施。

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举行的第三次人居会议将平等、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讨论的中心议题。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通过了《新城市议程》(NUA),该议程为今后几十年解决城市化问题制定了全球战略。根据该议程,城市必须制定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战略,帮助城市居民幸福生活,而不是简单生存。新议程以3项“相互关联”的原则为基础:不让任何人掉队,保证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城市经济,确保环境可持续性。《新城市议程》(NUA)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NUA还强调其与“议程”的联系及其在执行“议程”方面的作用。


  

城市森林对于NUA和SDG的重要性

《新城市议程》(NUA)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1,强调了绿地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善人类健康以及确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如果规划和管理得当,城市森林和城郊森林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价值。在美国的巴尔的摩市,犯罪率与树冠盖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性在公共和私人土地上都存在,而且在人人都可以进入的公共土地上最为显著。一项关于各种城市属性的集体效应的研究发现,公园是一种社会资产,能把周围地区的人们带到共同的地方参与休闲活动。此时,人们共同追求娱乐,共享公共空间,最有可能对周围的事物敞开心扉,更容易接受他人。

另一项在荷兰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排除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之后,居住环境中的绿地减少会使人感到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通过访谈收集到的信息表明,与那些较少进入绿地的人相比,居住在绿地较多的环境中的人感到健康状况良好,身心压力较小。该研究还发现,绿地与健康指标的关系最强,与住所周围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绿地覆盖率的相关性最强。大自然保护协会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城市森林和城郊森林对人类健康的益处明显,应加大对城市森林的投资。

在《新城市化议程》中,绿地不再仅仅被视为景观中的美学属性,而是被看作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可以通过增加房地产价值、促进商业发展、提高公共和私人投资,为所有人提供谋生机会等方式,来提高社会经济价值。

有人用享乐价格模型计算了绿地和城市森林及城郊森林对房屋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距离房屋80米-米的范围内,绿地的存在使房价上涨了7%。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评估美国多个城市的城市森林特征与购物者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消费者在有林木的购物区购买商品的可能性比在没有林木的类似地区高出9%-12%。

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5(陆地生命),《新城市议程》呼吁,通过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方式,对城市和人类居住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并加强灾害风险管理。

城市和城郊的林木通过直接捕获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此外,树木还提供遮阴、降低风速,能减少空调和暖气的需求,间接降低发电厂的碳排放。有遮阴地表的最高温度比无遮阴地表的最高温低11℃-25℃。因此,树木遮阴使街道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延长10年,从而减少使用石油密集型材料导致的排放,同时减少重型设备在铺垫道路和运输废物时所产生的碳排放。

城市温度通常比周围地区高1℃-2℃,在某些气候条件下会高出10℃。城市森林和城郊森林可以通过提供遮阴减少城市反照率(被反射到环境中的太阳辐射百分数)并通过蒸发、蒸腾作用降温,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面临许多与气候有关的风险,例如暴风雨和洪水灾害。城市林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雨水。树冠截流和蒸腾能减少雨水径流,土壤和植被滞留污染物可以改善雨水质量,雨水径流量的减少降低了污水管道溢流的风险。


  

从全球承诺转向各国贯彻落实

要实现《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以及其他议程和战略的目标,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从全球承诺转向各国贯彻落实。通过城市林业和城郊林业及其他绿色解决方案,城市有机会在建设一个更绿色、更健康星球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所有人的福祉。为此,城市管理者应该让所有主要利益相关方参与城市森林和城郊森林的管理;制定*策和法律框架,支持将城市森林和城郊森林及其他绿地纳入“绿色城市”*策;投资于以自然为基础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城市间和不同学科间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对于实现国际社会确定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URBACT(旨在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欧洲交流与学习计划)和碳中和城市联盟,是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网络组织的一部分,他们分享经验,共同努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人们对森林和绿地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关键作用的认识。

目前,城市林业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太需要ldquo接地气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