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
气温的高低、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
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一、描述某大区域气候特征
1位于哪些热量带,气候类型单一还是复杂多样,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气温、降水特征)
2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降水特征)
3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是否显著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
参考答案
1.(1)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二、气温要素
1、气温特征的描述
①平均气温;②年较差;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布;④气温日较差。
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12分
答案:
相同: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2分)
原因: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
②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4分)
不同:B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2分)
原因:A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
B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4分)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因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地区冬夏两季获得的热量差值要大于海洋地区,离海洋越近
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年较差较小。离海洋越远的地区,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
③地形:海拔越高,年较差越小。
④天气:云雨多的地区要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区要小于裸地。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答案:(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分)(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到0℃及以下)。
4、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8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也认同,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
看完文章,请点“在看”支持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