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黑暗的时代
TUhjnbcbe - 2025/1/13 22:29:00

提起影史上这一题材的经典之作,大家或许会想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

这部电影以主人公辛德勒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无数观影的人群,并且还包揽了当年奥斯卡的众多奖项。然而,在《无命运的人生》的作者凯尔泰斯看来,《辛德勒的名单》恰恰是一部“硕大无比的拙劣之作”:

我认为,斯皮尔伯格这部黑白电影中最有问题的地方,是在影片末尾以彩色出现的胜利的人群。电影中那些没有涉及奥斯维辛深远影响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描写,我也认为是一种拙劣,因为根据它所表现的伦理道德,作为关键性的人——及人文的理想——此时此刻竟然完好无恙地走出了奥斯维辛。倘若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就没必要再谈论什么种族屠杀了,或者至多当成是一个遥远历史的记忆,就像说及阿拉曼战役一样。

相反的是,凯尔泰斯对罗伯特·贝尼尼执导的这部《美丽人生》却给予了相当多的赞美之词。凯尔泰斯认为:这部电影的思想和精神是真实的,它以其最原始的魔力和故事情节的力度打动了我们。生于年的贝尼尼被凯尔泰斯称之为“一代人的代表”,他们有力量和勇气来继承这悲哀的奥斯维辛,而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与奥斯维辛毫无干涉的美国人,他对奥斯维辛的诗人般的想象,只能是一种风轻云淡的描摹和拙劣无比的伪造。

凯尔泰斯的评判能够作为我们进入《美丽人生》的一个参照系。在观看《辛德勒的名单》时,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它来自于一个平常人的视角,这一视角将奥斯维辛看作是一种反抗暴行、拯救生命的人道主义。然而,在观看《美丽人生》时,我们的心情同样沉重,但其中却夹杂着一种轻盈的喜剧感。这是因为《美丽人生》中的奥斯维辛成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喜剧童话,它前半部分的喜剧情节,被天衣无缝地嵌入到后半部分的悲剧叙事中,使得这一童话得以完成。然而,在喜剧的外表下,它的精神内核,它整个想要传达出来的,却完完全全是悲剧性的内容。主人公,父亲基多的死,带着导演刻意安排的卓别林式的滑稽动作,却催人泪下,传达出令人难以下咽的悲情,这种无法控制的、汹涌的、铺天盖地的悲哀,却来自于一个滑稽的动作。走着滑稽正步的基多,在这里托举住了人性美好的希望:浓烈的亲情、一个父亲的勇气、对这个时代辛辣无情的嘲讽,都在这一动作中定格了。

基多是一个榜样性的人物,他的银幕形象是羸弱的,矮小的,但却以其精神性的伟岸和高大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完美的父亲形象。在黑暗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基多的勇敢、智慧和对妻儿的爱,能够给我们一点点启示。他的喋喋不休或许在平常会令人反感,但在奥斯维辛,在集中营中的这种喋喋不休,却恰恰是掩盖恐怖的最洪亮的声音。他不厌烦地同儿子约书亚进行的那场游戏,不仅保全了儿子的生命,同时也呵护了孩童的美好的心灵。

凯尔泰斯说:“这部电影将这个可怕的世界的一切荒谬都告诉了我们,而在这无奈面前无能为力的人却依然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基多的人生并不美丽,他的前半生是幸福的,但他却不幸地被卷入到黑暗和恐怖的漩涡之中。这个无情世界的荒谬和不可救药,在那个德国军医那里便可以一览无余。他沉迷于自己的猜谜游戏之中,却对基多的人生游戏充耳不闻,麻木而不仁、视生命如草芥。

辛德勒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像这德国军医一样,身处于平庸的恶之边缘,却丝毫不去思考:这样做究竟是否正确?在德国士兵看来,作为妻子的dora强烈要求上那列犹太人的火车,这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行为,他那被洗脑的神经让他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dora会如此选择。但是在正常的人类理智看来,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才是最正常的行为、最无可指摘的行为。时代的昏聩和黑暗使得人们忘却了正义的界限,以至于,行正确之事变得如此不可理喻,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正像那个女教师在餐桌前所抱怨的,并不是当局出的题目多么的反人性,而是在抱怨题目的难度。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构成了银幕上的一抹灰暗的底色。基多种种出格的动作、喜剧性的玩闹,反而成为打破这种沉闷的僵局、划破这抹灰暗的唯一色彩。他的不妥协、不服从,与同时代人的驯顺相比,更像是反抗者应有的姿态。

当然还有爱情。基多与dora的那场荒诞而美丽的爱情,是对这个时代的抗议。它美好的不像是真的。但我们希望它是真实的、可信的。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吧。在黑暗的时代,我们如何做父亲?我记起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过: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这就是《美丽人生》中的父亲的姿态。这种姿态值得每一个后来者学习。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