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24日电题:跨越半个地球生死救援 重伤农民工安全返乡
新华社记者 李伟
历时9天,横跨亚、欧及南美洲三大洲,辗转5万公里……1月22日,一位海外务工的普通农民工身受重伤后,在海内外各界的帮助下,安全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一场跨国救援,演绎了国人对同胞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价值遵循。
(小标题)跨越万水千山,重伤农民工与家人重逢
50岁的陕西省白河县农民工熊富兴,正躺在医院病房,接受着专家们全面诊疗,基本情况稳定。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在玻利维亚务工的熊富兴,在一场施工中,被重物不幸砸中,身负重伤。两个多月的治理,情况不见好转,加上临近春节,其家人及所在公司决定接熊富兴回国内治疗。
熊富医院医院接到这一请求后,经过研究决定派遣神经外科专家鲁*体前往,负责全程护送受伤的农民工兄弟熊富兴回国。
“感谢医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这么远的距离,有太多不认识的好心人在帮着我们。”接到熊富兴回国的消息,他的妻子段女士及女儿等家人,也从陕西医院。
段女士说,他们一家四口的生活主要依靠丈夫在外打工,丈夫从事建筑工作已有多年。两年前,丈夫被公司派往国外,只有过年才能回家一趟。不料,这次遭此重伤。“自从去年11月知道丈夫受伤的消息后,我一直提心吊胆的,整夜睡不好觉,现在终于把他盼回来了!”
(小标题)辗转十万里,只为一份医者责任
“家属信任,不能辜负,同胞有难,虽远必救,再难必援。”神经外科医生鲁*体用220个小时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这句铿锵誓言。
在鲁*体的讲述下,记者梳理出了他“万里走单骑”的时间轴:1月13日,精通外语、技术专业对口的鲁*体在做足准备后,从十堰出发,途经武汉、上海、荷兰阿姆斯特丹、厄瓜多尔基多、秘鲁利马,16日最终到达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行程5万里,横跨三大洲辗转5个国家。
医院经过系列准备后,18日下午,鲁*体与熊富兴所在公司的两名工友一起踏上了5万里的回国之路。
22日下午,一路医院同事们的那一刻,终于松了一口气,“未辱使命,医院的信任。”
“一路上要监测熊富兴的身体状况,积极应对突发症状,还要一直做护理。”鲁*体说,在返程的时间里,他需要每2个小时给病人喂一次流质,8个小时打一次抗生素和喂一次药,12个小时注射一次预防血栓药物,还要按时做呼吸道湿化、雾化、抽吸痰液,不时更换引流袋、纸尿裤。
鲁*体说:“连续熬夜,责任很重,压力巨大,每天只能眯两个小时,听到患者在旁边咳嗽,我就像弹簧一样赶紧去看。”
“从玻利维亚圣克鲁斯出发经历了多种困难,但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都一一化解了。”鲁*体这几天一直在
面对网友们的称赞,鲁*体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我把这次跨国救援看成是一次出诊,只不过路程远了一些,面临的困难多了一些。”
(小标题)“没有强大的祖国后盾,就不会有这场成功的跨国救援”
医生鲁*体是整场救援的直接参与者、见证者,他感慨地说,这一趟出国救援,充分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谢海内外各界伸出的援手,感谢后方团队的支持。
原来,在返程途中,他们也曾遭遇“囧途”。原计划20日上午就能到达上海,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遇到了暴风天气,行程被延迟了。由于病人熊富兴的情况特殊,机场一度不让他登机。
鲁*体说,20日滞留机场时,病人身体出现了危险状况,急需处理。20日凌晨3医院副院长童强的电话,医院马上向外交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发出了请求。
在欧美同学会的支持下,当地不少华人也通过各种关系跟机场协调沟通,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消息寻求帮助,还迅速建立了一个“荷兰紧急救援群”。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当地机场提供了机场医务室,鲁*体对熊富兴做了吸痰处理,缓解了他的危险症状。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一行人于21日凌晨终于顺利登上回国的航班。
经过国际航班的长途跋涉,鲁*体21日下午带着熊富兴成功抵达武汉,医院。随后,22日,在湖北省卫计委的指挥下,十堰市急救中心启动应急程序,协调了“空中120”急救直升机,经过2个多小时的空中转运,一行人抵达目的地。
医院后,医院便立即组织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科室的近10位专家,连夜对其进行了联合会诊。记者23日得到的最新信息是,CT显示,他的脑颅、肺和肾脏都有损伤,后续专家将重点对其脑颅损伤和呼吸道进行管理治疗。
“没有强大的祖国后盾,就不会有这场成功的跨国救援。”这一场生命救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网友何堰萍的一句留言引发不少共鸣,“非常感动,现实版的不抛弃不放弃。为医生的敢于担当精神点赞,为社会各界伸出援手点赞,为咱们日益强大的祖国骄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