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西州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境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导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武陵山区的中心腹地,全州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北亚热带湿润大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史中,湘西州经历了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等多期次的构造运动。

01了解湘西州的自然地理概况,湘西州位于云贵岩溶高原东部地区边缘

1、地理位置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10~°22.5E,27°44.5~29°38N,西邻贵州省铜仁市和重庆市,南接怀化市麻阳县,东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东西宽约km,南北长约km。全州国土面积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2、地质地貌

湘西州位于云贵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地处湘西北褶皱侵蚀、湘西断褶侵蚀和剥蚀山地区之间,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地台区,毗邻华南加里东褶皱区,是在中上扬子克拉通基础上发展、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前陆盆地,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发育有侵蚀溶蚀型中山峰丛洼地地貌、侵蚀溶蚀型低山溶丘谷地地貌、河谷侵蚀型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型中低山地貌和溶蚀构造型高山台地峡谷地貌。在第四集之后的总体隆升背景下。

经历了外营力溶蚀、剥蚀和侧向侵蚀及重力作用下的滑动、崩塌(松散碎屑物质丰富),造就了州内沟壑密集、峡谷深切的地貌特征,为泥石流活动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转化条件,也影响泥石流物源的储备过程。

3、气候水文

湘西州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d),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80%。州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3mm,全年降水集中于汛期4~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9.8~77.4%,主汛期5~7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6%。

一年中最大月降水量多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6%;最小月降水量多出现在1月和12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水动力条件。湘西州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沅水和澧水,沅水位于泸溪县城—浦市镇一带,流向自南往北,湘西州境内长约43km,沅水河系中发育酉水和武水两条支流。

酉水位于龙山县里耶镇—保靖县—古丈县镇溪一带,属沅水的一级支流,流向自西往东,州境内长约km,该河流树枝状水系较为发育,较大的水系(酉水的一级支流)有古阳河、施溶溪、猛洞河、涂乍河、泗溪河、花垣河、他砂河、马王河、洗车河、长洋河等10条,流长一般大于20km,汇水面积为~km2。

武水位于凤凰县两林—吉首市矮寨镇—吉首市城区—河溪镇—潭溪镇—武溪镇一带,属沅水的一级支流,流向自西往东,州境内长约km,其中较大的水系(武水一级支流)有白羊溪、丹青河、沱江河、万溶江河、太平河、己略河、夯沙河等7条。

汇水面积为20~km2。澧水流域范围内地势西、南、北三面高、东部较低,流域面积.7km2,主要一级支流有杉木河和贺虎溪。州内河流坡降陡、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属中等矿化度。

4、土壤与植被

湘西州内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7个土类,21个亚类,88个土属,个土种,其中属地带土类有红壤、*壤、*棕壤、山地灌丛类和草甸土5个土类,约占全州土壤总面积的55%,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砂页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变质岩风化物、红色古风化物等。

州内高度发育的岩溶作用提供了土壤的主要侵蚀营力,水力侵蚀作用较为强烈。由于山地垂直高差的变化,导致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植被垂直带谱,现有森林植物科、属、种以上,植被类型可分为3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31个群系。

02了解湘西州地质特征,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基岩表层风化强烈

1、地层岩性

湘西州出露地层自中元古界冷家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由老到新有:蓟县系、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除石炭系、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大部分地区层序完整。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岩浆岩出露极少,同时基岩表层风化较为强烈,节理裂隙发育。

2、地质构造

由于印支期、燕山期的压扭性及伸展活动,州内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张家界—花垣断裂、麻栗场断裂、古丈—吉首断裂)活化,形成分布密集的压扭性北(北)东向、走滑性东西向及张扭性北西向次级断裂,由软弱介质充填的破碎带规模较大,岩石破碎程度较高,是泥石流成灾的隐患因素之一。

以张家界—花垣深大断裂带为界,湘西州可分为南北两个变形区:北西变形区为燕山期侏罗山式褶皱变形区,以褶皱构造为主、兼有少量压扭性断裂,主要变形构造为石门桑植拗褶构造带;南东变形区由武陵断弯褶皱带和沅麻盆地构成,以断裂构造为主,为加里东期逆冲褶皱变形区。

3、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从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以来,研究区隆起成陆,结束了海相沉积的历史,由此经历了三次夷平期(陈长明,)。①晚三叠世夷平期:上三叠纪地层缺失,形成了一系列的北东向隆起和凹陷,即武陵山隆起、雪峰山隆起和沅陵—麻阳凹陷,但未保留夷平面。

②武陵期(中晚侏罗世夷平期):侵蚀期持续时间长,地壳进入白垩纪后发生升降运动,下降区沉积一套砖红色碎屑岩,上升区形成夷平面,海拔超过m以上者,均为此期发育。

③湘西期(渐新世末—上新世末):古近纪末期的地壳活动加剧,剥夷面被抬升隆起,盆地上升幅度和速率增加,地壳发生大幅度隆起,侵蚀作用以较为强烈的垂直溶蚀为主。在新近纪早期,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期,并向准平原化发展。

形成广阔的剥夷面,第二次夷平作用日渐增强,形成了低一级之洛塔期夷平面,该夷平面顶部海拔~m,比更低一级的召市期夷平面高出~m。夷平面的演化情况。

反映出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以断块间歇性差异隆升为主要特征,抬升幅度不均衡,平均抬升速率约0.77mm/a,并控制了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厚度、结构及地貌、水系的总体格局,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

结语:湘西州主要成矿区域属“湘西—鄂西成矿带”和“湘西—黔东成矿带”,跨越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地,是华南陆内造山带发育的典型地区,以前寒武纪浅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发育多期次和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