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科学家的逆袭少年辍学险些卖猪肉,如今 [复制链接]

1#
四川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48.html

极目新闻记者李力力

10月28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出炉。35名年轻科技领*人物来自亚太地区10余个国家,陈朝吉是唯一一名来自武汉的学者。

极目新闻记者发现,早在年,他就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榜单,并于今年继续入选该榜单以及全球学者库网“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这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目前在武汉大学任教的青年教授,今年只有34岁。

陈朝吉博士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颁奖现场

陈朝吉的求学路颇为坎坷,在经历了少年辍学、险些去卖猪肉后,他奋发图强,一路逆袭,终于走到了学术领域前沿、来到了全球科技青年论坛。

10月29日深夜,正在杭州出席颁奖活动的陈朝吉,接受了极目新闻的电话采访。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是个什么奖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多年来,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权威的科技商业媒体之一。

为了鼓励科技青年的创新与突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设立了“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自年起,榜单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人物。

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首次进行区域性评选,成为亚太、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青年群体的重要标尺。

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发布正式落地中国。入选科技青年来自亚太10余个国家,有的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领袖,有的是高校科研佼佼者,覆盖了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能源环境、先进材料等新兴科技领域。

陈朝吉是这35人中,唯一一位来自武汉的学者。

陈朝吉博士领奖

早在留学期间,陈朝吉博士对这个奖项就已经如雷贯耳。几年前,他的师兄孙永明博士,同样来自武汉的学者也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当时他内心默默以孙永明师兄为榜样,今年,他终于也入选该奖项亚太区榜单。

科技青年曾是辍学少年,险些要去卖猪肉

会议期间,陈朝吉站在台上向众人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多年前,曾是一个辍学少年。

陈朝吉是广东人,出生在湛江雷州海边的一户农家。小学毕业前,他被父亲告知,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不管毕业考试如何,都不能继续上学读书。

陈朝吉就这样辍了学。当时辍学在广东农村较为普遍,但他并没有因此中断对读书的渴望。他想起课本上华罗庚自学的事迹,很受启发,在十岁出头的年纪,他就明白了一个道路,“不在学校上课,不代表就不能渴求知识、吸收知识。”

带着这个认知与信念,年幼的他借来好友的课本,开始了一个辍学少年与煤油灯、书本相伴的自学故事。

那时候,白天,除了干农活,陈朝吉要到海边捉螺蟹、捡塑料瓶补贴家用;晚上,他就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自学。他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物理,就这样一直学完了初中两年的课程。

记者问他:“如果那时没有读书,现在会是怎么样?”

“如果没有读书,现在应该在卖猪肉吧……”陈朝吉笑着打趣自己。

多年前,这位青年科学家与猪肉摊的距离,就只隔着一次考试。

陈朝吉说,在家自学了两年后,有一天父亲喊他去表姐那里学着卖猪肉,他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幸亏好友告诉他镇上的中学有初三尖子班考试,考上了就可以直接上初三。

要么重返校园,要么去学习卖猪肉并以此谋生,他对重返校园学习机会的渴求、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让他选择了拼一把。

他以过线几十分的成绩考入初三尖子班,很快就成为全班第一。初三中考前,他被提前保送到湛江市二中实验班免费读高中。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上了大学,命运终于发生了改变。然而,苦尽甘来的陈朝吉又过了一段“迷茫日子”。他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都去网吧上网,曾经在网吧连续上网48小时,最后是被班主任从网吧揪回来。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全班倒数第八名……

想想读书机会的的来之不易,陈朝吉很快清醒了。他奋起直追,很快又恢复了名列前茅。年,他成为全专业三名保送该校的直博生之一,加入材料学院*云辉教授课题组,在导师*云辉教授和胡先罗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储能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博士毕业后,陈朝吉加入华中科技大学谢佳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来,他又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木材与纤维素领域著名学者胡良兵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聚焦木材及纤维素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功能化利用,开始了他的木材、纤维素探索之旅。

研发超级木材:跟钢铁一样硬,密度只有钢铁六分之一

陈朝吉博士现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年至年5月,陈朝吉在美国,作为胡良兵教授课题组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开发了一种超级木材,强度与钢铁一样高,密度却只有钢铁的六分之一。这种轻质高强材料在轻量化汽车、节能建筑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部分替代高耗能、高密度的钢材结构材料。

陈朝吉博士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颁奖活动上分享科研成果

眼下,联合国气候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即将开幕,为了减少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成了关键词。

陈朝吉介绍说,他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参与研发的可替代钢材的超级木材,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木基电池和太阳能蒸发器,是解决迈向碳中和过程中面临的材料-能源-环境挑战的一种可行性途径之一。

此外,他还研制了绿色环保木材基多功能器件和可降解生物塑料,展示了木材在功能器件领域的潜力。这些材料有望部分替代广泛应用的石化基不可降解塑料。

在绿色能源领域,陈朝吉通过开发一系列高容量、低成本木基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为高性能、低成本、大规模储能提供了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策略。在环境水处理领域,他开发了3D木材膜材料用于水过滤及海水淡化,通过木基材料的双峰孔结构工程有效解决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盐积聚问题。

演讲视频里,讲到和团队一起研发的“超级木材”,这位青年科学家眼里有光、心中有梦。22年前,那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得知自己要辍学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与吸收,而是换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自学。

今年五月份在完成了马里兰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后,他选择回国加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加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队伍中。他开始组建他的科研团队,希望用其所学知识,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领域,做出新的突破。也欢迎志同道合的学生以及学者能够加入进来,一起探索天然材料的更多奥秘。

他曾经在煤油灯下苦读,也曾因为无力改变家境导致失去上学机会而在自家门槛上默默流泪,然而每一个逆境他都没有屈服。他说:“对外面的世界和人们了解越多,越觉得自身的渺小与知识的匮乏,需时刻保持初心,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与吸收,这或许是支持我一直前进的内生动力和信念之一。”而他也是幸运的,亲人、师长、好友、同事与学生的陪伴与支持,是支撑他不断前进的另一股温暖而强大力量。(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