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远看是只虎,近看是只鹰的虎头海雕,你喜欢 [复制链接]

1#

雕是见过不少,这几种想必大家在平常的生活很难见到吧,或许有的人根本都没有见过。我只见过第一种玉带海雕,而且还是在看电视的时候见到的。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吧!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学名:Haliaeetusleucoryphus)为隼形目鹰科海雕属的鸟类,是一种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分布于里海和*海中间的地区、从哈萨克斯坦到蒙古国、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北部等的亚洲中部地区进行繁殖。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

玉带海雕属大型猛禽,身长76-84厘米,翼展-厘米,雄鸟体重-克,雌鸟体重0-克。嘴稍细,头细长,颈也较长。空中展开双翅达2米长,张着一双凶狠发光的眼睛。雌鸟羽似雄鸟,但体型稍大。

毛色:上体暗褐色,头顶赭褐色,羽毛呈矛纹状并具淡棕色条纹;颈部的羽毛较长,呈披针形。肩部羽具棕色条纹,下背和腰羽端棕*色,尾羽中间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带斑。下体棕褐色,各羽具淡棕色羽端。喉淡棕褐色,羽干黑色,具白色条纹。尾羽为圆形,特点也很明显,主要在暗褐色,但是在中间具有一个宽阔的白色横带,宽约10厘米,并因此而得名。飞行时黑色的次级飞羽翼下的浅色中覆羽并黑色楔型尾与浅色基部成对比。

虹膜淡灰*色到*色,嘴暗石板黑色或铅色,蜡膜和嘴裂淡色,脚和趾暗白色、*白色或暗*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g,♀3g;体长♂-mm,♀-mm;嘴峰♂46mm,♀50mm;翅♂-mm,♀-mm;尾♂mm,♀mm;跗蹠♂93mm,♀mm。

玉带海雕栖息于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域的开阔地区,无论是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区均有栖息,在湖泊岸边吃淡水鱼和雁鸭等水禽。在草原及荒漠地带以旱獭、*鼠、鼠兔等啮齿动物为主要食物。偶尔也吃羊羔,特别在4-5月产羔季节为甚。

玉带海雕叫声响亮,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也吃蛙和爬行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有时偷吃家养水禽和偷窃其他鸟类的食物。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岸边,一动不动的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有机会就立刻出击。它特别喜欢吃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有“油条子”之称的旱獭幼仔。常在旱獭的洞口外面10多米远的地方等候,而且非常耐心,有时会一动不动地等上1—2个小时。一旦那些没有经验的旱獭幼仔从洞口中跑出来,就立即扑过去将其捕获。它们起飞时的声响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外贝加尔地区生活的玉带海雕主要以鱼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鸿雁。到了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它就会成群地来到河流或湖泊的沿岸附近去捕食鱼类。

玉带海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聒噪,这种鸟叫声响亮,翱翔云霄时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它的高唳,繁殖期内更甚。

玉带海雕繁殖期从11月到翌年3月,于3月间开始营巢,一般在高大树上。通常营巢于湖泊、河流或沼泽岸边高大乔木树上,偶尔也在渔村附近或离水域较远的树上筑巢,偶尔也有在芦苇堆上营巢的。在缺林地区则在苇丛中地面或高山崖缝内筑巢。以粗树枝搭成巢,内铺细枝、兽毛、马粪等。巢的结构较庞大,主要由枯树枝和芦苇构成,巢直径约1米,高65厘米左右,深20厘米。有时侵占乌鸦等其他鸟类的巢。每窝产卵2—4枚,白色壳具光泽,光滑无斑。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为30—40天。雏鸟为晚成性,由亲鸟共同抚育70—天后离巢。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usalbicilla)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褐色;嘴、脚*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活动的海拔高度为0-米。

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白天活动,雄鸟和雌鸟的叫声明显不同。常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也有3-5只的小群在高空翱翔。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抓边。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免、狍子等,有时还吃动物尸体。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为波兰的国鸟。

白尾海雕的头、颈淡*褐色或沙褐色,具暗褐色羽轴纹,前额基部尤浅;肩部羽色亦稍浅淡,多为土褐色,并杂有暗色斑点;后颈羽毛较长,为披针形;背以下上体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暗棕褐色,具暗褐色羽轴纹和斑纹,尾上覆羽杂有白斑,尾较短,呈楔状,纯白色,翅上覆羽褐色,呈淡*褐色羽缘,飞羽黑褐色。下体颏、喉淡*褐色,胸部羽毛呈披针形,淡褐色,具暗褐色羽轴纹和淡色羽缘;其余下体褐色,尾下覆羽淡棕色,具褐色斑;翅下覆羽与腋羽暗褐色。

幼鸟嘴黑色,尾和体羽褐色。不同年龄的亚成体,羽色在深浅上和斑纹的多少上亦有所不同,特别在下体。第一年幼鸟羽基多为皮*色,以后逐渐变淡,尾由略杂有白色到完全白色,嘴为*色,体羽接近成鸟羽色需要在5龄以后,而头要达到典型成鸟的淡*褐色或沙褐色、蜡膜为*色则需要8-10年。

虹膜*色,幼鸟为褐色,嘴和蜡膜为*色,幼鸟为黑褐色到褐色,脚和趾*色,爪黑色。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具食肉性或食腐性。

大小量度:体重♂-g,♀-g;体长♂-mm,♀-mm;嘴峰♂45-55mm,♀48-58mm;翅♂-mm,♀-mm;尾♂-mm,♀-mm;跗蹠♂90-94mm,♀99-mm。(注:♂雄性;♀雌性)

白尾海雕的繁殖期为4-6月。通常营巢于湖边、河岸或附近的高大树上。巢位和巢都甚固定,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个巢可使用很多年,在欧洲甚至发现有使用长达26年和30年的,但每年都需要进行维修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虽然初建的巢直径不过1m左右,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的结构也越来越庞大,有的直径达2米,高达1-1.5米。巢多置于树木顶端枝权上或粗大的侧枝上,距地高15-25米,偶尔也营巢于悬崖岩石上。巢呈盘状,主要由树枝构成,内放有细小的枝叶和羽毛。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为白色、光滑无斑,偶尔带有少许不清晰的赭土色斑。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换进行,以雌鸟为主,孵化期35-4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约70天的巢期生活,雏鸟即具有飞翔能力和离巢。

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拉丁学名:Haliaeetuspelagicus):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沿海、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和朝鲜,越冬于日本北海道、琉球群岛,阿留申群岛、科迪亚克岛和朝鲜,有人认为没有亚种分化,也有人认为它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河北滦南、山西榆次、辽宁大连和营口、吉林珲春、黑龙江抚远,以及台湾新竹和嘉义等地。除台湾为迷鸟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况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辽宁可能为夏候鸟,河北可能为冬候鸟,山西可能为旅鸟。

虎头海雕头部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似虎斑,因而得名。体型硕大,特征为有一*色的特大鸟喙,它的体羽主要为暗褐色,虹膜、嘴、脚均为*色,爪黑色。前额、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为白色。朝鲜亚种前额和翅小覆羽不为白色,体色亦较暗。它的尾羽有14枚,比同属的其他海雕多2枚。飞翔时从上面看,腰部、尾羽和两翅前缘的白色与黑色的两翅以及其余上体呈鲜明的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翼缘,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与黑色的下体的对比也很强烈。

它们锐利的双眼虹膜、强而准确的爪,以及威猛有力的喙,都呈现鲜艳的橘*色,无论凌腾高空,或是停歇于枝头、海滨,都展现出王者的不凡气度与神气。

成鸟虹膜、嘴、蜡膜、跗蹠和趾均*色,爪黑色。幼鸟虹膜褐色,蜡膜和嘴深*色,嘴峰蓝灰色,跗蹠和趾淡*色,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g,体长♂mm,♀mm;嘴峰♂68mm,♀66-72mm;翅♂mm,♀-mm;尾♂mm,♀-mm;跗蹠♂mm,♀-mm。(注:♂雄性;♀雌性)

远看是只虎,近看是只鹰。

虎头海雕飞行缓慢,常在空中滑翔、盘旋或者长时间地站在岩石岸边,乔木树枝上或者岸边的沙丘上。冬季成群活动。是海湾上空中最大型的猛禽,时常滑翔、盘旋于天际,行动极为机警。冬季成群活动,是海湾上空中最大型的猛禽,目光机警,随时注意猎物的动向,行动敏捷,往往一击即中。虎头海雕在捕食时,会在水面6-7米处盘旋,或在浅水处等待。

主要的食物是鱼,尤其是大马哈鱼、鲑鱼和鱒鱼,除了鱼类外,它们亦有时会捕猎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吃腐肉。它们也会捕猎年轻的海豹。虽然很少有人对其觅食的习性进行研究,但它们的食物大致跟它们的近亲白头海雕和白尾海雕相同。但不像渔雕、鹗等那样食性比较专一,也吃野鸭、大雁、天鹅等大中型鸟类和野免、鼠类、狐等中小型哺乳类,以及甲壳类动物、幼海豹和鱼、海兽等动物的尸体等。

大部分虎头海雕在冬季来临时都会往南迁至日本千岛群岛和北海道越冬。

叫声深沉而嘶哑,能使人联想起猛虎的狂啸;粗哑吠声kyow-kyow-kyow;争夺食物或停歇时发出强烈的kra,kra,kra,kra叫声。

虎头海雕的求偶季节为2月到3月间,是标准的一夫一妻制,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为4月-6月,在繁殖期,虎头海雕营巢于河谷地带,偶尔在海岸岩石上营巢,巢多置于高大乔木顶部枝杈上或较粗的侧枝上,较为固定,一般多年使用,它们会不断轮流使用这些巢。但每年都要进行修理和补充新的巢材,巢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庞大。鸟巢高度一般约为厘米,直径最多可达厘米,形状为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

虎头海雕每窝产卵1-3枚,通常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稍微缀以绿色。孵化期为38-45天。雏鸟为晚成性,每年5-6月幼鸟孵出,其绒羽呈灰色或白色。在成长期间,绒羽会转为棕色的羽毛。大约经过70天后生出羽翼,离巢期8至9个月。在约4到5岁时,幼鸟才正式开始踏入性成熟的阶段。到了8至10岁时,小虎头海雕才正式长出成鸟的羽毛,此时亦正式踏入成鸟的阶段。

野外虎头海雕的寿命为20-25年。

看完以上这些有没有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单单只是风景好。世界之大,真的好想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走一走,环游世界的心都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