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7日,著名喜剧演员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9岁。据报道,他在年年底才发现自己罹患肝癌,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从发现肝癌到去世仅3个月。年2月3日,著名音乐人赵英俊因肝癌医治无效离世,享年43岁。他在最后一篇微博里说,“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还是输给了癌症。”面对被誉为“癌中之王”的肝癌,我们该如何应对?我国肝癌现状据统计,年全球肝癌新发患者约90万例,死亡患者约83万例。其中我国的肝癌患者数量约占全球肝癌患者的一半以上,是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1]。肝癌发病因素包括乙肝、丙肝、酒精肝等。中国国情特殊,有约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和肝癌的关系密切,70%-80%的肝癌是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来。图1.需引起警觉的肝癌症状肝癌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生活中也就容易忽略,等出现疼痛、腹胀、乏力、*疸等时,多已是中晚期。癌症固然可怕,但只要接种疫苗、定期体检,早期肝癌还是有治愈的可能。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提案中,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于金明建议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于金明称,发现一个早期患者不仅能省去后面的化疗、靶向、内分泌、免疫治疗等高额医疗费用,关键能够提高治愈率。他强调,恶性肿瘤患者要抓住“肿瘤唯一治疗机会”,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如果等到肿瘤发展成晚期,以打补丁式的治疗来补救为时已晚。DNA甲基化,肿瘤早筛的利器!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变成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也会经历“生老病死”,肿瘤细胞中的物质可能释放到血液中,比如肿瘤细胞的DNA,它们随着血液循环而流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捕获血液中的ctDNA可以帮助我们解读癌细胞的状况,就像我们在雪地里循着野兽的脚印去搜索它们。图2.肿瘤细胞的DNA进入血液近年来,ctDNA已经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生物标志物。由于是基于血液,我们也将其称为“液体活检”。ctDNA已被证明在癌症的非侵入性检测、晚期癌症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DNA我们很熟悉,但是DNA不是我们遗传信息的全部。我们发现,DNA上面的一些修饰,比如DNA甲基化,也会影响这个基因的表达。如果这个基因正好是癌症相关基因,那么DNA甲基化这种修饰可能就有诱发癌症的风险。因此,检测DNA甲基化对于癌症的监控也十分关键。图3.DNA甲基化去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院长金力院士研究团队开发的一种非侵入性的,基于ctDNA甲基化的多癌种筛查技术PanSeer,该方法据称能在常规诊断前4年,对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及肝癌等5种常见的癌症做出早期检测。相关研究成果于年7月21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2]。图4.金力院士团队的ctDNA甲基化的肿瘤早筛研究基于DNA甲基化的肿瘤早筛研究概览近日在Cell的子刊TrendsinCancer上发表了题为DiagnosticPowerofDNAMethylationClassifiersforEarlyDetectionofCancer的文章[3],我们进行了系统解读。图5.DNA甲基化用于肿瘤早筛的解读文章DNA甲基化已然成为有价值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基于液体活检的DNA甲基化分析对癌症早期无创诊断的优势,并讨论了由商业和学术合作伙伴开发的先进分析方法。能够尽早发现癌症增加了有效治疗和适当监测疾病的机会。对于许多类型的实体恶性肿瘤,症状往往在原发肿瘤转移后才出现。因此,人们在开发可靠、无创、经济高效的常见癌症早期检测方法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日益了解以及新型分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所谓的液体活检——从体液中提取肿瘤来源的分子,扩大了早期非侵袭性癌症检测的范围。近年来,从血液(血浆/血清)、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乳腺抽吸液、唾液或痰等生物液体中分离出的循环细胞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