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缓缓君
来源
缓缓说(ID:huanhuanshuo)
转载
栩先生(ID:superMr_xu)
你好,我是栩先生。
最近,清华学姐被“性骚扰”后又反转的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事件的经过相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罗冠*事件刚过去不久,又有人经历了一次恐怖的社会性死亡。
而这起事件里,清华大学的回应,更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的文章,和大家聊聊背后的思考,希望带给你启发。
1
“清华学姐事件”,被顶上微博热搜第一。
这个事件的背后,涉及到“网络定罪”,涉及到“女权”,甚至还涉及到社会对“弱势群体权益的补偿机制”,在我看来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
考虑到当事人已经遭到了舆论的反噬,本来不打算把这个事再单独拎出来讲了。
只是,清华大学的官方回应,确实是让我感到失望。
作为中国最顶级的高校,遇到了舆论风波,只想着赶紧息事宁人,还把舆论的发酵归结为是营销号在炒作。
这种做法,让我想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
我觉得中国最顶级的高校,是不该这样处理问题的。
所以,还是决定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整个事件简单来说就是:
清华美院一名级女生,在食堂打饭时,觉得好像有人摸了她的屁股,于是就认定是她身后的那个男同学(级,比女生小一级,所以有了学姐、学弟的说法)在对她实施性骚扰。
男生当场否认了学姐的说法,并表示可以通过调取监控以证清白。
由于事发地是学校的食堂,事实到底是怎样,监控看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真的遭到了侵犯,完全可以通过学校或者报警、走司法途径来维权自己的权益。
但女生等不及了。
她强行翻看了男生的证件,并在自己的朋友圈曝光了男生的个人信息(姓名、学号),还说要让这个“小东西”(学姐对男生的称呼)先在她的朋友圈里“社会性死亡”(社死)。
所谓的社会性死亡,指的是让一个人“在公众面前出丑,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直到身败名裂,被周围的圈子孤立。
该女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事实查明之前,她除了发朋友圈之外,还把自己认定的片面之词和男生的个人信息,发到了男生所在的院系大群,搞得整个学院人尽皆知。
还有好事者把女生的朋友圈截图并发到了“树洞”(清华内部的匿名交流平台)上,这下不仅是男生所在的学院,整个学校都开始热议这件事了。
该男生当时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第二天事情就反转了。
因为保安在查看监控后证实,女生其实是被男生的书包碰到了一下,而不是她一开始以为的“咸猪手”。
于是女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进行解释。
再然后女生就把这条朋友圈截图发给了辅导员,让辅导员向男生转达自己的歉意。
之后,女生又去“树洞”平台进行了澄清和致歉,希望事情能够早点了解。
那么,这个事情就此收尾了吗?
并没有,反而激起了舆论的愤怒。
这个事不仅被推到了微博热搜第一,还有人扒出了女生的照片、所在学院等个人信息,对她进行了网络暴力。
从结果上来说,女生受到的舆论反噬,其实已经明显大于她此前发起的网络暴力。
2
公众为什么不依不饶?
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1.女生最初的态度过于傲慢
本来查一下监控就可以核实的事,该女生非要一上来就把对方置于“社死”(社交性死亡)的境地。
而且从她的措辞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到她对那个男生的鄙夷(戴眼镜,穿棉衣,“身高+”的“小东西”,以及那个龇牙的笑脸表情)。
而在发现自己误告了对方之后,她在朋友圈发的第一条澄清信息,是这么说的:
“目前看来确实不是手,那么这个事就此了结,我与X同学文字和解,不再传播这件事……”
完了还不忘提醒们姐妹们注意安全。
从这段内容中,真的能感受到歉意吗?
因为你的武断,严重损害了男生的名誉,搞得整个学校人尽皆知,你说了结就了结了?还文字和解?
有想过对方的感受吗?
在发出这条朋友圈之后,女生截了个图,发给辅导员,表示这件事不是无中生有,大家“相互道歉即可,此事了结”。
公众场合,一个人的包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个人,然后就被污蔑性骚扰,还差点因此在全校范围内“社交性死亡”。
双方受到的伤害,完全不是一个性质,一个等级的。
始作俑者只是一句“相互道歉”就想了结这个事,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加剧了公众对当事人的不满。
2.该女生的行为损害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女性的权益
根据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性别调查报告,在75个受调查国家中,至少90%的人对女性持有某种偏见(AnewUNreporthasfoundatleast90%ofmenandwomenholdsomesortofbiasagainstfemales.)。
从全球来看,近50%的男性表示他们比女性更有权利获得工作。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男性打配偶是可以接受的(Globally,closeto50%ofmensaidtheyhadmorerighttoajobthanwomen.Almostathirdofrespondentsthoughtitwasacceptableformentohittheirpartners.)。
相对于男性,女性依然是弱势群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并且延续至今。
而性犯罪因为具有隐蔽性(往往发生在封闭环境),举证难度大,而且受害者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典型的如“荡妇羞耻”现象)。
这让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处境更加艰难。
正是基于强势群体(男性)和弱势群体(女性)之间的力量不对等,前两年“MeToo”运动(美国反性骚扰运动,也被称为“米兔运动”)从美国开始发起,并席卷了全世界。
“MeToo”(我也是),是女星艾丽莎·米兰诺(AlyssaMilano)等人于年10月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Weinstein)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的运动,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说出惨痛经历,并在社交媒体贴文附上标签,藉此唤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