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出生命的意义无论怎样的境地,我们依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

生而为人,知道为什么活着,便能更好地活着。这是我看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后,直击脑海的一个认知。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亲身经历了纳粹时期犹太人的遭遇。因为是犹太人,年他和全家人被纳粹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经过三年黑暗岁月,重获自由。而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

《活出生命的意义》前半部分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闻所感,后半部分是意义疗法,主要用心理学理论给我们讲述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人在绝处时生的意义。

二战时期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对于犹太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能够躲过各种残忍的杀戮,活下来实属不易。情不自禁想到《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钢琴家》等电影。弗兰克尔用文字给我们记录了当时的情形,而电影用影像给我们展示出来。

但无论何种形式,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地,依然有选择态度的自由。作者用他研究的意义疗法给我们道出了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

《辛德勒的名单》:创造或从事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此为疗法一

纳粹时期,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那基本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的人都知道,在集中营,不允许留“废人”,将所有犹太人排成两个阵营,老弱病残的,儿童等没有劳动力的,就会关进一个称为洗浴中心的冰冷屋子里,活活烧死,做肥皂等。而把身强力壮的,能够劳动的留下,做苦役,并且使不得一点马虎,否则就得送命。

《辛德勒的名单》中,助理会计雇佣了一个独臂的老人,老人看清时局,感恩辛德勒救了自己的命,特意虔诚的跟辛德勒道谢。

可是,依然没有逃过一劫。纳粹军官召集辛德勒所有的工人铲雪,看到了独臂老人,二话没说,一声枪响。

弗兰克尔也在书中提到,唯有劳动,唯有想尽办法让自己精神状态好一点,振作起来,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才能不被失去性命。

其实,从另一层面说,正是劳动,工作给人价值感。

阿德勒说:“当我们开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世界或许不会因此而一定发生改变;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做,事情只会朝更加糟糕的方向发展。”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何时何境地都很实用。

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没工作,变成了猪。

在二战时期,犹太人如果不能够劳动,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不留任何余地的杀戮。

工作使人有目标,而对于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而言,工作更是他们的保命符,也是他们价值的体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人的一生中,只要你努力工作,就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对于犹太人来说,工作首先会给他提供安全需求。

毕竟,在那个特殊阶段,无论活的怎样苟延残喘,保住命才是硬道理。

《美丽人生》:体验爱与被爱,此为疗法二

在《美丽人生》中,由罗伯托·贝尼尼饰演的基多是一位父亲,同时也是一位爱妻子的丈夫。因为是犹太人,被抓上了火车。

他带着儿子到集中营,面对严酷的拷打和苦工,依然坚持,因为他带着责任,更带着爱。

他最爱的亲人儿子,妻子都在可怕的集中营,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纳粹军官面前好好表现,赢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